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2014年金融市場命系央行政策

2014年金融市場命系央行政策

2014-01-02 來源/華爾街日報  原文網址

新年伊始的情形同2013年初大體類似,投資者依然馳騁在主要央行向全球金融市場注入的資金洪流中。

雖然市場擔心各經濟體的增長在金融危機爆發數年后仍不穩固,但寬松貨幣政策幫助打消了這些顧慮。發達經濟體的股市也因此實現了兩位數的漲幅。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东彦、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以及美聯儲主席耶倫
對2014年而言,許多投資者都認為目前還幾乎沒有跡象顯示市場關注焦點將從貨幣政策上移開,儘管美國經濟再度讓人產生了它終於開始稍稍提速的希望。
BlackRock Global Allocation基金的基金經理斯坦特曼(Dennis Stattman)說,在政策行動如此激進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成為了最受關注的事情。該基金管理著590億美元資產。雖然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美聯儲)即將在1月份把月度購債規模減少100億美元,但即便是在美國,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一些流動性仍將在很長時間里繼續存在。

Omni Macro Fund基金的首席投資長羅森(Stephen Rosen)說,雖然此輪寬松貨幣政策讓股市和債市受益,但也迫使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時實際上只考慮一個方面。這使得風險高度集中。該基金總部設在倫敦,管理著8億美元的資產。

不過到目前為止,上述風險還沒有凸顯出來。道瓊斯指數在2013年52次創出歷史新高,全年上漲了27%,為1995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30%,日本日經指數大漲57%,為1972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歐洲股市也實現了兩位數的百分比漲幅。德國DAX指數上漲25%,法國CAC-40指數上漲18%,西班牙IBEX 35指數上漲21%。

相比之下,由于美聯儲在結束史無前例的寬松措施方面邁出了第一步,長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在美國大幅走高,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升至3.030%,高于2012年底的1.759%。國債收益率與國債價格反向變動。

國債遭拋售增加了公司債對投資者的吸引力,盡管從歷史標準來衡量,公司債收益率并不算高。然而,美國國債的拋盤導致衡量美國債市整體狀況的指標下跌。

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Barclays U.S. Aggregate Bond Index)下跌了2%,為1999年以來首次下跌。

債券投資者說,債券投資回報仍將受到央行寬松貨幣政策的左右。

管理著倫敦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 10億美元債券基金的史都華(Jamie Stuttard)表示,目前為止,央行已經成為政府債券最重要的買家,而且這種局面將在2014年繼續保持。

史都華表示,要說未來面臨的風險,那可能就是經濟復甦最終加速,這對債市而言可能非常不利。

Strategas Research Partners的首席投資策略師崔內特(Jason Trennert)認為,2014年貨幣政策動態乃至金融市場前景的關注點將轉向央行之間政策寬鬆力度的比較。

他表示,不管美聯儲會如何縮減刺激,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和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似乎都會繼續接力實施寬鬆政策。

雖然2013年市場更多關注得是美聯儲是否會縮減刺激政策,但是歲末年初,發達市場、尤其是歐洲的通脹率下降引起了更多投資者的注意。他們表示,揮之不去的通縮風險可能導致貨幣政策比預期更加寬鬆,從而刺激股市進一步走高,並令債券收益率保持在相對較低水平。

事實上,一些人指出日本央行的寬鬆舉措加劇了其他地區(尤其是歐洲)的通脹率下降局面。日本的寬鬆政策推動日圓兌美元和歐元在2013年分別下跌了18%和21%。通過大幅壓低日圓,日本央行實際上迫使其他貨幣兌日圓升值,從而降低日本出口商品價格並衝擊了貿易伙伴的經濟利益。

史都華表示,當匯率的波動幅度達到25%時,事態發展將遠不止此,後續影響將會隨之顯現。

管理著570億美元資產的Rogge Global Partners駐倫敦的發達市場業務主管朱利安(Julian Le Beron)認為,這給債市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他預計債券收益率不會在目前水平的基礎上大幅走高。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波動區間可能由2.5%-3%上移至2.75%-3.25%。

但是管理著6,470億美元資產的T. Rowe Price Group Inc.的證券部主管斯托姆伯格(William Stromberg)則認為經濟方面的好消息將持續不斷,應會對股市未來走勢構成提振。

斯托姆伯格表示,要說下行風險,那就是經濟增長加速可能會促使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進而導致金融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震盪。股市可能會因此微幅回調,但是考慮到利率水平仍普遍處於低位、通貨膨脹較低、經濟增長加快,市場整體仍處於最佳時期

Tom Lauricella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