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時論-看不到未來的台灣高等教育

時論-看不到未來的台灣高等教育

2013-10-08 中國時報 作者:熊培霖

據最新公布的《泰晤士報》2013─14年世界最佳大學排名,台灣唯一進榜的台大從去年的134名跌到今年142名,大幅落後日本東京大學(23)、新加坡大學(26)、香港大學(43)、韓國首爾大學(44)以及大陸北京大學(45)與清華大學(50)。該報對被評選為前200大的最佳大學都列出其具體評鑑分數與名次,以彰顯它們是全球「A咖級(Tier 1)」的地位。而對位於201─400名之間的學校只大致列出所處的排名區域(如251─275名間),而顯然只視其是「B咖(Tier 2)」角色。

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就象徵一個國家的國力。無庸置疑地,擁有82所世界前200大大學的美國,早就獨霸全球。英國進榜28家。其餘西歐與北歐國家如荷蘭、德國、瑞士、法國、比利時、瑞典、法國、丹麥等加上加拿大、澳洲等都有4─12所大學,能非常亮眼的進入這個排名。

相反的,目前經濟發生困頓的歐豬五國,除愛爾蘭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一所大學是「A咖」。若以進入前200大的數量與其名次做世界排名,台灣排第21名。

新加坡只有3所大學,卻有2所是「A咖」。新加坡每5個中學生只有1個能進入大學,具大學學歷人數長期以來都低於20%,幾乎是所有已開發國中平均學歷最低的,卻擁有全世界第1名的國家競爭力。此外,日本始終有5所「A咖級」大學,而只有8所大學的香港這幾年一直都有3─4所是「200大」。

南韓25所綜合大學中有4所是200大,其整體國力早就把台灣拋在九霄雲外。台大在所有上述亞洲國家進榜200大共17所大學中,排名倒數第4,台灣也在所有華人國家中敬陪末座,這也似乎更反映出台灣目前在經濟等各項發展指標均不如這些國家的現況。

再與面積及人口與我們比較接近,GDP卻是我們2.4倍的荷蘭相比,荷蘭24所大學中有12所是世界200大。根據《中國時報》2007年1月的一篇報導,一位我住歐洲科學主管人員到荷蘭交流,他向荷蘭學術界簡報台灣高等教育現況時說,台灣有160所大學,當場就有荷蘭學者發言提醒是不是多寫了一個零?應該是16所才對吧?在我方官員澄清該數字無誤後,當場使那些荷蘭學術界人士嘖嘖稱奇,好像發現這又是另外一個「台灣奇蹟」。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造成民粹主義及齊頭式平等的負面影響,也就是今天教育資源浪費或錯置,是幾乎摧毀當年辛苦建立技職教育體系的元凶。1960─1980年代,台灣每100個中學生只有17位能進大學,這些大學畢業生中「A咖」多到國外留學且一去不回,而留在台灣打拚的「B咖」人才卻造就台灣的經濟奇蹟。

從美國回來一個「A咖」張忠謀,創造出台灣世界第一的晶圓代工產業。現在不論資質與性向,幾乎人人可讀大學,使台灣幾乎成為世界上平均學歷最高的地方,也就因為白領人才供給遠大於需求,把過去均衡的人力結構破壞無遺,當社會絕大多數的人都懷疑大學生的能力時,他們的薪水當然很難超過22K!

台灣現在不只是留不住A咖人才,連B咖都難被凸顯重視,滿街的C咖及D咖的大學畢業生把整個競爭力都拖下去了。亞洲還有一個與台灣非常像的高學歷國家,就是有近百所綜合大學及數百所高等學院的菲律賓。這個曾經是亞洲最富有的國家,現在卻淪落到只有靠大量輸出外勞來賺取外匯。

一位友人說,他的子女若留在台灣絕對進不了台大,且頂多只能讀二流學校,但他們夫妻倆不辭辛苦地把子女從小送到美國,只是按照美國德智體群四育均衡發展的教育體系來正常學習,從來就不需要補習功課,並還能學得許多不同才藝。其子女不只是所讀大學的排名都遠遠高過台大,畢業後都進入國際知名的大企業工作,現在早已成為能與全球各國人才競爭的「A咖」。請問台灣的為人父母者在目前只看到政黨惡鬥,卻看不到台灣教育環境能有效地改善的情況下,該如何思考子女們的未來?

(作者為美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