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打擊影子銀行的真實意圖
2013-07-10 作者:MARK A. DEWEAVER 原文網址
6月20日,中國央行拒絕向資金匱乏的中國銀行體系注資,此舉直接導致了一場重大信貸危機。中國央行拒絕扮演“最後貸款人”這一角色凍結了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借貸。5月初僅為2.1%的隔夜利率迅速躥升至破紀錄的13.4%。
就在有關中國國有銀行償付能力出現問題的傳聞四處擴散的時候,一些評論家開始談論中國的“雷曼時刻”。但危機很快過去,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利率迅速回落。截至7月4日,這一利率已經下降至3.4%。
銀行間市場的問題自6月初以來一直在醞釀。當時中國政府開始打擊非法流入的外匯,而這曾是中國國內貨幣供應量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也開始上升。中資銀行要為6月30日的賬目結算做準備,同時銀行客戶也要為上半年納稅做好準備。
上述現象帶來的結果是信貸的供給和需求日益失衡。由於此前傳聞央行欲進行大規模幹預卻屢次未能兌現,商業銀行意識到它們不得不自謀生路。中資銀行開始囤積現金以防范交易對手可能出現的違約現象。金融機構之間原本正常流動的資金迅速幹涸。
中國央行的直接目標似乎是遏制中國的“影子銀行”系統。近年來中國影子銀行迅速增長,其在中國信貸總額中的佔比癒發顯著。中國影子銀行包括一類較少受到監管的產品。此類產品允許儲戶獲得高於存款利率的收益,通過發行產品攬獲的儲蓄則向“次級”借款人提供資金。
通常來說通過上述方式攬獲的資金是短期的,因此這類業務對流動性狀況非常敏感。影子銀行需要不斷流入的新資金來支付到期債務。銀行或是通過發行理財產品等方式來籌集資金,或是從那些能夠獲得銀行融資的國有企業等實體那裡獲得資金。
此舉背後或許是涉及面更廣的政治角力。中國央行並非獨立決策機構,因此關閉信貸閘門的命令一定直接來自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國央行這次對銀行信貸發起的突襲應該被理解為中國領導層為提高經濟效率(這也是中國政府當前的工作重心)而祭出的一記重拳。如果中央政府無法克服來自受益於現狀且實力強大的地方利益集團施加的阻力,那麼上述目標將無法實現。中共高層的目標可能是切斷阻撓改革一派的資金流,以逼迫其就範。
地方政府看來才是中國央行此舉的真正目標,因為它們嚴重依賴影子銀行融資,繼而破壞中央政府的改革舉措。影子銀行資金直接流入那些在中央政府看來純屬浪費資源的地方政府項目。這些資金又通過推高土地價格令地方政府間接受益。只要影子銀行資金能夠繼續流動,基礎設施、重工業和房地產的過度投資問題將繼續泛濫,中央政府設計的新經濟願景也難以實現。新經濟模式主要由消費者需求和生產率增長拉動。
但這一做法會帶來兩個問題。首先,中國央行的這一政策會帶來相當大的附帶損害。中小民營企業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這類企業往往沒有資格獲得銀行貸款,經常依賴影子銀行融資才能量入為出。
其次,打擊反改革派系還不足以產生真正的改革。如果不對地方政府的經濟職能進行徹底改革,那麼只要這次打擊的余波散去,故態很快就會萌發。
中國央行或許贏得了這場戰鬥,但中共中央政治局卻還難以言勝。
本文作者MARK A. DEWEAVER負責管理新興市場基金Quantrarian Asia Hedge,他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書的作者。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