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7 作者/陶冬 原文網址
“穩健的貨幣政策”,最能體現中文的模糊藝術。在過去十幾年,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一直被定位在“穩健”上,不過回頭望去,歷史學家發現政策基調其實曾經擴張過、極度擴張過、中性過、輕微收縮過。解讀“穩健”兩個字,成為中國經濟學家的一門功課,也是一種藝術。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給央行的2018年任務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政策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與上一年會議公告相比,“調節”貨幣閘門變成了“管住”貨幣供應總閘門,“維持流動性基本穩定”消失了,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筆者對2018年的貨幣政策預判,就是隱性收緊。在不作明顯政策宣示、不提高政策利率的情況下,容忍市場利率進一步走高,迫使銀行收縮表外非標業務,控制地方隱性債務擴張,強力監管金融交叉業務。
貨幣環境出現事實上收縮,在2017年已經浮現出來了。M2增長拾階而下,增速下降到本數據出現以來的最低點,主要不是基礎貨幣的收縮,而是貨幣乘數效應的弱化,是金融內部槓桿下降的表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