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31 Craig Stephen 原文網址
本周基金經理人將雲集香港,參加在此舉行的各類投資會議,並觀看一年一度的七人橄欖球(Rugby Sevens)比賽。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型優質民營企業轉赴別處上市,今後基金經理們還會繼續來香港嗎?
香港交易所大廳 |
阿裡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不久前“棄港赴美”的決定給香港留下了遺憾,這一中國電商巨頭的籌資額或達到令人垂涎的150億美元,市值可能高達1,000億美元。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 Clearing Ltd., 簡稱:港交所)稱,這是因為港交所不願為阿裡巴巴上市修改有關規則,這使其至少佔據了道德高點。
這一解釋不無道理,但港交所仍需深刻反思,為什麼中國最優秀的新興行業公司紛紛選在別處上市。赴美上市的不只有阿裡巴巴,還有其主要競爭對手京東(JD.com),以及中國版推特(Twitter)──新浪微博(Sina Weibo)。
投資者希望投資的正是這些活躍於中國新興數碼經濟中的民營企業。然而港交所似乎正越來越多地招來一連串舊經濟中的國有企業。
香港交易所近來錯失機會的一個原因可能出在了文化層面。一直以來港交所很少費力去招攬生意,大量企業排隊赴港上市,其籌資總額也時常排在全球首位。而且近來中國在美上市企業曝出財務醜聞,促使一些企業退出美國股市並考慮轉赴香港,排隊赴港上市的中國企業預計會更多。
這可能也解釋了港交所為何會在不到兩年前決定撤銷其市場發展科。這麼多公司擠破頭想要登陸港交所,又有什麼必要出去找生意呢?
相反,在新任行政總裁李小加(Charles Li)的帶領下,港交所的策略似乎是與中國內地關系更加緊密。
這從其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 簡稱LME)這宗引發質疑的收購案和大力推廣人民幣服務中可以看出。
此間的說法是,港交所這麼做是為了中國金融自由化和最終開放資本賬戶做準備。等到投資“直通車”最終開通的時候,第一站可能就是香港。
但相應地,可以預期的是,每有機會港交所都會按照北京的要求行事,不管是收購其他交易所,還是推出人民幣產品。
但在這種交換條件之下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相關風險的破壞性更大。
港交所如今似乎更關注讓那些有政治關系的國有企業上市。這樣做的一個問題是,香港作為上市地的吸引力已經降低。
大多數大型高質量國企已經上市,而在周期的現階段,很多舊行業的國企正面臨著痛苦的調整和去槓桿化過程。
以港交所近期上市的一些公司為例:今年最大宗交易就是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Cinda),這是一家專門處理銀行不良資產的公司。該公司動員了大量基礎投資者和中國內地的中資銀行財團,然後才開售股份,這幫助確保該公司成功上市,但如今股價相比1月份的高點已經下降了近五分之一。
另外一個登陸香港的大型新股就是中國光大銀行(China Everbright Bank)。該銀行去年12月上市,但股價表現疲弱,迄今為止市值已經跌去近四分之一。
與此同時,據上周的報道稱,港交所將迎來中信集團(Citic Group)的上市交易,這是失去阿裡巴巴後獲得的某種安慰,而且將有助於港交所重振新股發行活動。
國有巨頭中信集團已計劃向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Citic Pacific Ltd., 0267.HK, 簡稱:中信泰富)注入人民幣2,250億元(合360億美元)資產。
上述交易暗示,香港正在回到“紅籌注資”時代,這股浪潮曾在1997年達到頂峰。當時這一策略是奏效的,因為上市公司低價獲得母公司資產,提振了收益。但是這一次,注資策略可能不再那麼有吸引力,不光是因為中信泰富多年來表現一直不佳,而且也因為中信集團涉及的許多行業都是傳統行業,比如房地產、工程和金融服務。
展望未來,今夏的另一樁大型IPO交易看起來還是像一樁再融資交易。
去年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Smithfield Foods的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Shuanghui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SIHL.YY)計劃在香港上市。一些分析師指出,雙匯國際進行此次收購是出於財務考慮,因為如果不收購Smithfield Foods,中國食品安全擔憂就會讓雙匯國際難以實現上市。
與此同時,巨富李嘉誠表示考慮分拆零售業務在倫敦、新加坡、香港三地上市,而不僅是在香港本地上市,這讓市場感到吃驚。
外界擔心,香港有可能漸漸變成另一個不正常的中國股市。香港必須同其他市場展開競爭,來吸引中國內地最好的企業,而不光是政府背景最強的企業。否則,能夠吸引貨幣經理重返香港的東西將只剩下橄欖球和啤酒。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