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對三中全會的展望與預期
2013-11-01 來源/華爾街日報 原文網址
中國共產黨的376位高級官員本月將齊聚北京,為今後10年的經濟政策制定大政方針。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9日-12日召開,會議備受經濟學家關注。1978年的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鄧小平的領導地位,並帶領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1993年的第十四屆三中全會則為國有企業的改革搭建了舞台。具體政策措施將由各政府部門稍後制定,但總體政策方針將由中國共產黨決定。中國問題的觀察家們將仔細研讀此次會議上使用的措辭,以尋找有關未來政策方向的線索。
以下是經濟學家們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展望和預期摘要,已經編輯整理: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蔡宏斌:他認為中國政府將重申進一步推進經濟改革的承諾。這一點很重要,且有助提振企業界的信心。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是地方政府改革。地方政府對經濟活動干預過多,其中包括:對國有企業的支持;執法不公;腐敗;單純追求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與短期經濟政策調整相比,地方政府改革的推進對未來的意義更為深遠。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王志浩(Stephen Green)、李煒和申嵐:渣打預計2013年的三中全會將宣布重大改革措施:精簡政府結構;給地方政府提供可持續財政資源;建立有約束力的預算,確保錢花在刀刃上;清理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建立允許民營企業進入基建項目的機制。這些措施背後的核心理念是限制地方政府層面對經濟的干預,精簡政府編制,限制地方政府借債權限,推動更多資源向社會保障支出傾斜。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Mark Williams和Julian Evans-Pritchard:目前外界對本月召開的中共三中全會的期望值過高,幾乎可以肯定許多人會感到失望,但無論如何,本次會議將發出某種至關重要的信息......如果中共高層能夠達成共識,並明確一個清晰的願景,將給中央、地方和國有行業的政策制定者指明方向。這一層面的成功將提振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在凱投宏觀看來,有效改革必須解決三個相互關聯的問題:普通家庭收入佔比過低,資本配置效率低下以及國有企業在中國大部分經濟領域中的支配地位。
匯豐(HSBC)屈宏斌等:我們預計改革措施將涉及六個領域,關鍵是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以改善增長質量。相關舉措將包括簡化行政審批以減少政府對私營領域的干預、改革財政制度以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職責以及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我們還預期會對能源和資源定價機制進行改革,並在城鎮化方面邁出重要一步,即讓農民工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福利。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陸挺、Xiaojia Zhi和Robbie Li:三中全會之後市場可能會感到失望,因新的領導層仍處於執政的第一年,不具備出台具體到執行層面的全方位改革方案的條件。但新一屆領導人可能會努力讓民眾相信,未來將進一步推進改革,即便目前他們還不能拿出全面改革方案。我們預計三中全會將暗示放鬆獨生子女政策,在農村土地所有權方面推出一些試點項目,簡化行政及司法程序,將一些政府職能向中央集中,承諾大幅減少行政審批,允許地方政府通過債券市場籌集長期資金,並承諾進一步推進利率及匯率市場改革和放開對資本流動的限制。
蘇格蘭皇家銀行高路易(Louis Kuijs)和Tiffany Qiu:我們預計11月份將會在阻力不太大的領域出台合理、切實可行的進一步行動原則及指導,包括金融和貨幣改革、資源的定價和稅收以及擴大在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領域的財政支出。而另一方面,在存在較大政治經濟阻力的領域可能難有明確方案,例如限制國有企業的優勢地位等。目前中國的決策過程是基於共識基礎上的,因此將會是審慎的,並且一般會是面臨最少阻力的選擇。
野村(Nomura)張智威、Changchun Hua和陳家瑤(Wendy Chen):歷史上,中國在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的時候實施了開創性的改革。然而,我們認為目前實施如此迅速改革措施的壓力仍不夠,而且當前的改革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複雜。儘管毫無疑問經濟面臨著增長放緩及金融風險加大等問題,我們認為在這次會議上對於實施深刻結構性改革的緊迫性仍缺乏必要的共識,許多結構性改革都伴隨著短期陣痛。因此我們對於快速推進改革並不抱有特別高的期望。
Richard Silk 發稿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