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現世因果】富有的人生

✰佛法分享文章~

先不急著賺錢,先培福,福報有了,錢就有了。 

◎延申參考:幽冥問答錄-陰間世界揭秘台灣的希臘化    ◎文摘編輯/索南玉尊

記得南懷瑾說過一句話,當你有福報時,不是你去找錢,而是錢來找你。現在的人,拼命找錢,下海經商,炒房炒地,什麼都來。但是古語有說:「人找錢,兩條腿,錢找人,八條腿。人追錢,錢會跑。」佛陀也說,錢是五家共有的。所以下海成功的,沒有多少人啊!

現代人比較急忙的一點,就是想賺大錢,比如做房地產,或者開發大專案,一心想要當老闆。其實,當福報不大時,你就算能上天下地,也搬不動幾個錢。這個社會宣傳給我們很多成功的經驗,或者是失敗後成功的經驗,但卻忽略了一直失敗的事情。為什麼會一直失敗呢,是福報不夠啊!錢不是賺來的,是你的福報來的,福報是辛苦勞動來的。


舉一個事例,在廣州舉辦一場專門作香行業的巨頭人物的聚會。這些老闆很多都是沒有多少學問的,都是在1980年代時期,自己出外去打拼的。那為什麼他們能做老闆呢?看看他們的面相,各個都是方面大耳的,從古人的面相相術,可以相出一個人的事業,為什麼能相出來呢?這是古人的智慧,一個人的福報可以從他長相看出來的。所以說,做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件事情做不做在於我們人,但是成功與否,就不是我們說得算了,而是天,這個天就是指福報、德行說得算。福報德行和文憑不成正比,和出生不成正比,所以文憑和出生都不代表什麼。只是代表我們接受了很多知識而已。

第一等的人,就去努力培養福報,並順應天命去做事。
第二等的人,就是努力培養福報,卻不知天命而盲目行事。
第三等的人,順應天命作事,卻不知道培福報,難免淪為悲觀。
下下等的人,就是不知道培養福報,還逆天行事。

順應天命的人是個智慧的人,第一等的人可以算是福慧雙修了。順應天命不是碌碌無為,而是挖掘長項,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很多東西可以求,但是千萬不要強求。我們往往強求很多事情,就造成了苦惱連連。太多的強求,只能給自己苦惱。不知道順應天命的人,是比較可憐的。
當福報來時,一切都會成熟的。福報沒來時,卻刻意去強求,這不是很折騰的事情嗎?

所以大家要做一個努力培養福報的人,同時做順應天命的事情。為什麼要相信命運呢?因為相信了命運,我們才能有能力、有智慧去改造它。
很多人不相信命運,不相信就不知道該從哪裡去改變自己,所以一般人所謂的不相信命運,其實只是個藉口而已,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去改造。

~~~
◎修福不著相就是功德

「功德」跟福德有差別,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功是講功夫,必須自己有真實修學的功夫,功夫所獲得的叫功德,譬如持戒有功,禅定就是德,因戒得定。你是持戒,從持戒得定,那個戒就叫做功德。如果你持戒持得很好,但是不能得定,那個持戒有沒有好處?有,不叫功德叫福德。你持戒持得很好、很精嚴,你得人天的福報,來生享福,不是功德。

功德能斷煩惱,功德能證菩提,福德不能,福德不能斷煩惱,也不能證菩提,只能帶給你福報。

功德跟福德,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修定,修定有功,智慧開了,開慧是德。修定而不能夠開慧,這個定是福德,不是功德。修定不開智慧,福德在四禅天、四空天裡面去享福,不能斷見思煩惱、不能超越三界六道。所以功德跟福德差別這麼大,我們要曉得。

功德怎麼修?功德沒有離開福德,修福不著相就是功德,修福要著相就是福德。我修財布施,希望將來得大富,這就變成福德。我修財布施,三輪體空,什麼希求都沒有,這就變成功德。什麼希求都沒有,你在生活當中什麼都不會缺乏。功德裡頭有福德,福德裡頭沒有功德。

所以我們無論修什麼樣的福,通常講這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得乾乾淨淨,要緊的是心地清淨,不著布施的相。不要常常念到「我對哪個人有恩,我對他有多好」,不可以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變成福報,你就不能得定。

定是什麼?定是清淨心,你的心不清淨。所以布施絕不受報,這個心多清淨。清淨心裡頭那個福有多大?盡虛空、遍法界,是你受福之處。不但你在此地布施,你在這個地方享福,無論你到哪個地方,十方無量無邊剎土,你所到之處都享福。為什麼?心量大,沒有障礙,所以你的福就大了,那個福也遍虛空法界。這在大乘經上這些重要的道理,我們要懂。

如果我們修福常常念著,我在這個地方、這個地區,跟這個地方的人結了緣,修了多少福,你將來享福,只有投生到這裡你才享到福,你投生到別的地方去了,那個地方的人跟你沒這個關系,沒有結這個緣,你就沒福了。同樣是修,得福不一樣,為什麼幹這個傻事?為什麼不把心量拓開?絲毫種的福、毫厘之福,都是遍虛空法界,在在處處都享受。我們在大乘經典裡面,這一層決定不能夠疏忽。所以一定要曉得功德跟福德不一樣。

~~~
◎淨空法師:智慧第一
《十善業、六波羅蜜、六和敬》
✰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
«意即「身(戒殺.盜.淫)、口(戒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戒貪.嗔.癡)」»
✰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
✰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意和同悅、口和無諍、身和同住

眾生無知,被一些有心人欺騙、愚弄,這些有心人他有知識,他自私自利,想出許許多多的方法損人利己。損人的事情,人還願意接受,還不反對他,甚至於還恭維他、尊敬他,手段高明。這用什麼?投其所好。人好名、好利、好色、好財貨,他就用這個東西引誘你,你喜歡什麼,我就給你什麼,你就上當了。他給你的,你接受了很歡喜,到後來你得要還他,你還他不止百倍千倍,到那個時候受苦,你完全不知道。最後害得你墮落到三途,你不知道怎麼去的。

所以學佛無論在家出家,智慧第一。佛教導我們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佛給我們一把尺,我們有個標準,這把尺是什麼?十善業道拿這個東西去量一下,它與我的標準相不相應?相應,好的,可以接受;不相應,決定不能受。佛給菩薩三把尺,第二把是六波羅蜜,第三把是六和敬,菩薩必須遵守的,有一條沒有做到,你是假菩薩,你不是真菩薩。這一條就是個大漏洞,一切的罪惡都從這個漏洞進去,你自己還不知道,自己以為自己是個好人。等到真正有他心通的人,把你自己都不知道的祕密給你揭穿了,你後悔莫及。只有智慧才能認清楚,智慧曉得所有一切的事,六道裡頭、十法界裡面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所以教你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錯了。這句話聽了不少遍,耳熟了,需不需要再聽?再聽,聽討厭了,老生常談,沒有新鮮東西,都是陳舊的,老得不能再老了。可是章嘉大師給我一個標準,你雖然聽得很多,你還沒做到,那就全是假的;真正做到了才是真的,真懂了,真明白了,真做到了,沒有做到都是假的。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六三集) 2013/4/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63

◎影片/斷貪嗔痴,從哪裡下手?


◎影片/易經:德不配位 ,必有災映

◎影片/戒定慧三學
重視戒律!
戒為入門,定為樞紐。
知識可以不需要戒定,博學多聞就能成就。
自性般若智慧德能,一定要「戒定」。
「戒」幫助你得定、成就德行。
「定」幫助你開智慧、放下。放下之後,智慧現前,照用無窮。
智慧起作用,照真、照俗、照法界、照眾生界,十方三世都在智慧觀照之中。




弟子問佛:您既神通又慈悲,為何還有人受苦?
佛說:我雖有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二,智慧不可賜:任何人要開智慧,離不開自身的磨練;
第三,妙法不可說:宇宙真相用語言講不明白,只能靠實證;
第四,無缘不能度:無缘之人,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天地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難度無缘之人。



大乘教裡面教我們放下執著,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不執著了,你就證阿羅漢果,阿羅漢是這麼得來的,這個不能不知道。修戒定慧是手段,用這個手段達到放下,不放下就證不到,放下就證得了。我沒有這個修行,我放下行不行?行,只要放下,統統證得。放下分別,不但不執著,分別心都沒有了,這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你成佛了,比菩薩高。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惠能給我們做的表演就是,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能放下起心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換句話說,完全用真心不用妄心。起心動念就是妄心,不起心不動念用真心,用真心的人就是佛菩薩。佛把這個道理在大乘經上講得非常透徹、非常明白,希望我們學的人真正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

佛有無量智慧,我這一放下,真有這麼多智慧嗎?真有。為什麼?無量智慧是你本來有的,不是學來的。你現在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你的智慧就現前,你就成佛了,成佛才能普度眾生。佛法教學終極的目標就是這個,不是教你有很多知識,不是的。

這是東方跟西方教學不一樣的地方,東方著重在開悟,西方人著重在廣學多聞,他們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決定有知識,有知識的人沒有智慧。

知識有侷限性,有後遺症;智慧沒有侷限性,它是圓融的,沒有後遺症。我們到底要走哪條路是由自己決定,別人不能給你決定,別人只能給你建議。再好的老師,佛菩薩示現,也是給我們指出一條路讓我們走,走路還是靠自己,自己不走,不能成就。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三0五集)2013/5/7 檔名:02-04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