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知命 君子順應天意則自強不息
文章來源/大紀元 原文網址
孔子提出君子要「知天命」,「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知天命是儒家思想特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天命就是自覺有一種使命感,「知天命」,即領悟自己負有使命,必須設法去完成。這種使命的來源是天,所以稱為天命。
「樂天知命,故不憂」 出自《易經•系辭》。樂天知命,就是順應天意的變化,知其命數,樂其天然。《易經》被歷代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文化的根,是古代帝王必修之學,也是將相、商賈的必修之術。《易經》中有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天道的運行康健剛常,君子要順天意,體察天道而行才能夠生生不息。
◎古人的天命觀
古人講「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所以一個人要注重個人身心的修養,不管困厄還是顯達,要順其自然,要知道過去和未來的一切都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不要怨天尤人,這樣自然就會快樂。
孔子一生敬畏神靈,遵循天命。孔子晚年對自己的一生做過總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越距。」他自稱五十歲之後,知道了天命,人生修養達到新的高度,從此之後,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完全符合道德。
有一次,孔子在衛國匡城被匡人包圍,孔子依然在屋內彈琴歌唱,神態怡然。子路跑進去見孔子,說:「老師怎麼還有閒情彈琴唱歌呢?」孔子說:「仲由,讓我來告訴你吧!我想擺脫窮困已經很久,可還是不能避免,這是天命啊!我想尋求通達已經很久,結果還是不行,這是時運不濟啊。碰上了堯舜那個時代,天下沒有失意的人,這並不是人們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紂那個時代,天下沒有得意的人,這也並不是人們的智慧低下,是時勢造成這樣的。知道窮困是命運,通達需要時機。面臨災難而不畏懼,這是聖人的勇氣。仲由啊!休息去吧!我是順天命而行,匡人又能對我如何呢?」
受困的第五天,果然有一位將軍前來謝罪,說道: 「前幾天,我們一直誤認您是曾經帶兵騷擾過匡城的陽虎,因此讓夫子受委曲了。真是冒昧,請夫子恕罪。」孔子此時終於解圍而出。
正因為天命不可違,人必須尊天命。孔子很鄭重地告知世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孔子提出,不僅要「知天命」,而且要「畏天命」。這個「畏」字是「敬畏」的意思,包含了人對天命的恭敬之心、順從之意,以及知命而行的豁達。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司馬徽曾讚諸葛亮之才:「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但又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不得其時」反映古人的「天命觀」,「運數觀」,依據「天命觀」當時漢室已末,天不歸蜀,即使像諸葛亮這樣一位「千古奇人」,「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英雄人物也無法「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諸葛亮不出門便知天下將三分;夜觀天象,便準確預知周瑜死而魯肅代之;仰面北斗,見一星搖搖欲墜其色昏暗,便知自己命在旦夕,棄劍而嘆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諸葛亮出山幫劉備奪取荊州、西川、漢中成三足鼎立是順天意而行,所以甚麼事情都是水到渠成。但在諸葛亮晚年六出祁山中,天不滅魏,幾次眼看北伐將要勝利時,總有某種阻力迫使諸葛亮的計劃前功盡棄。
一天,諸葛亮在葫蘆峪設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殲司馬懿的軍隊。這一天晴空萬里,暑熱難耐,是施用火攻的絕好良機,諸葛亮用計將司馬懿的大隊人馬引入谷。並將其困在葫蘆峪,遍山點起大火,欲將敵軍全部燒死。司馬懿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然而,正當火旺人困,司馬懿全軍行將覆滅之時,一場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澆滅了諸葛亮扶漢反魏的豪情壯志,使他發出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的千古悲歎。
每一次都是在千鈞一髮、退無可退的情況下,發生一件極其不可能發生的事。這是因為三國鼎立的局面是天意,人力不可違。正如《三國》最後四句:「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這四句詩應該說是《三國演義》的點睛之筆。無論是曹操、劉備還是孫權,他們手下的文臣武將表面上鬥智鬥勇,其實是按照天意而行的。
◎唐太宗尊天命
唐太宗晚年,貞觀二十二年,太白星多次在白晝出現,太史占卜說﹕「太白晝現。主女主昌盛。」此時,民間還流傳著一本叫《秘記》的書,其中說﹕「唐三世以後,女主武王五代有天下。」
太宗不放心,秘問太史李淳風﹕「《秘記》所說,是真實的嗎﹖」李淳風回答說﹕「我仰觀天象,俯察歷數,這個人已在陛下宮中 ,是陛下的親眷。」
既然李淳風已破解了預言,並知此人身在皇宮,應很容易找出此人。唐太宗於是問李淳風說:「如果把有嫌疑的人都殺掉如何?」李淳風卻回答道:「這是天意,根本沒有躲避的方法。有王命者不會被殺掉,恐怕只會枉殺無辜。」
如果太宗當年真的動手,未必找不出將取代唐朝皇位的武則天,只是李淳風認為,即便太宗當時殺了她,卻不會改變武則天將代有唐朝天下的天命,她必將輪迴轉生,差別的是,這次她將帶著更大的仇恨,報復於李氏子孫。
太宗皇帝是個善聽勸諫的明君,知道天命不可違。對於李唐王朝這樣大的威脅及至剷滅李唐宗室的滅頂之災,他都可以聽從大臣的勸告而罷手,而遵從天命。
◎宋景公仁德改命
上天經常會通過天象的變化來警示世人,在災難面前看人的一念。一念之善,可以化解災難。古德云:「一念之喜,景星慶雲;一念之怒,震雷暴雨」,是說一個喜悅的善念,就會帶來景星慶雲的祥瑞徵兆;一個憤怒的惡念,就會帶來雷電風雨的暴虐之氣。
大善撼天,愛民敬公者必將受到天地自然的庇佑。《史記》中記載了春秋時期宋國的宋景公仁德改命的故事。
宋景公這天上朝時,太史官稟報:「昨天晚上,下官按慣例觀察星象,發現熒惑守心,這是個大凶的星象,請大王召集百官商議對策。」
宋景公便召集百官,問他們有甚麼辦法。這時星占家子韋上前說道:「熒惑守心是最不祥的星象,主君王大禍。何況心是宋的分野,正應宋國。不過,大王可以通過禱告驅禳的辦法,把這個災禍轉移到宰相的身上。」
景公說:「這怎麼使得?宰相是助我治國的人,我若移禍給他,豈不惹天下人恥笑?」
子韋說:「大王可於今日午時三刻登上靈台祭天,將災禍轉移給百姓。」
景公不高興地說:「你開甚麼玩笑,人民都死了,我還做甚麼國君?」
子韋又想了想,說:「那轉成今年年成不好,也能過這一關。」
景公有些慍怒:「年成不好,必有饑荒,人民會挨餓。為了自己而坑害百姓,這算甚麼君王?老子說:受國不祥,方為天下王。這是我的命,我自己承擔吧!」
子韋一聽非常高興,退了幾步,率眾大臣一齊向景公禮拜,說:「微臣向國君賀喜,您這種情願自己受難,也不嫁禍給臣民的德行,一定會上達天庭,天帝不但能使您免禍,而且您一定還會延壽。」果然,這一天甚麼事也沒發生。
宋景公正氣凜然,捨己救蒼生的行為感動上天,令上天對國家君王的命運作出新的安排。史書上也接著記載:這天晚上火星不但離開了心宿,而且走了三捨,看來上天的確被景公的德行感動了。火星離開了心宿,表明災禍離開了宋國。**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