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6 來源/華爾街 原文網址
中國國務院已經制定了一份新的框架,收緊對快速增長但缺少監管的影子銀行服務的監督,這一跡象顯示,中國領導人正謀求讓債務快速增加的步伐慢下來,提振金融穩定性。
中國央行推高了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以此降低影子銀行業的增速。 |
該方案並未要求對影子銀行業進行全面打擊,表明領導層有意為中國經濟保留這一重要的信貸來源,但影子銀行也造成了行業內產能過剩,令地方政府債台高築。
中國影子借貸機構包括傳統銀行的表外借貸機構、信托公司、保險公司、典當行和其他非正規借貸機構,在有關中國經濟放緩是否會引發債務危機的討論中,這些影子借貸機構處於中心位置,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擔憂。中國國內及海外的經濟學家們擔心,影子借貸機構產生了跟美國的次貸一樣的風險,因為這些機構支持的項目可能永遠沒法償還借款,而且未能向投資者完全披露投資去向,影子借貸機構似乎向銀行提供了一個擺脫問題貸款的方法──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眼下,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不像傳統銀行活動一樣受到嚴密監管,而且影子借貸機構通常不會披露多少有關投資什麼項目或是貸款狀況方面的信息。
總部位於香港的研究機構瑞東金融市場(Reorient Financial Markets)研究部門負責人Steve Wang說,影子銀行業之所以無法控制,是因為缺少綜合性監管框架,很明顯,在金融創新方面,背後總有監管機構的身影。
國務院107號文列出的規定意在厘清中國央行和其他銀行、証券和保險業監管機構之間的責任,在監督影子銀行活動方面各負其責。107號文要求,逐一落實各類影子銀行主體的監督管理責任,督促相關機構建立內部控制,風險處置制度和風險隔離機制。
不過,該文件也說,影子銀行的產生是金融發展、金融創新的必然結果,作為傳統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在服務實體經濟、豐富居民投資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該文件出台前不久,中國不少其他政府部門也就經濟方面需要優先做的工作發表了類似聲明,這些工作包括國企改革、向外國企業開放中國政府採購項目、為更多的農村人員在城市定居清障、以及界定在新的上海自貿區內允許做什麼。在以上所有這些聲明性文件中,中國官員都只提出了一般性原則,而將具體細則留待監管機構以後做出。
從本質上看,中國政府正在把去年11月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所做的讓市場力量在經濟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承諾化為實際行動。
影子銀行帶來了尤其嚴峻的挑戰。一方面,中國政府希望鼓勵發展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因為這類機構常常向大型國有銀行看不上的小微企業貸款。另外,許多重要借款人,特別是地方政府負債累累,需要通過非銀行渠道獲得很大一部分融資。
而另一方面,中國的債務增長速度已經與美國、歐洲和一些亞洲國家發生危機前的速度相似,影子銀行的快速膨脹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惠譽(Fitch Ratings)稱,2008年以來中國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經從128%升至216%,如果問題不加以糾正,到2017年這一比例有可能升至271%。
中國審計署上周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為人民幣17.9萬億元(約合2.95萬億美元),其中43%來自非銀行渠道。信托、証券、保險和租賃公司等影子銀行機構的貸款佔地方政府債務的11%。其他非銀行貸款性質的債務資金來源包括發行債券、個人借款及各種貸款擔保。如果對影子銀行實施打擊,地方政府的財政活力及其償還貸款和債券的能力將受到威脅。
幾個月來,中國央行和其他監管部門一直在討論如何在不影響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降低債務增速的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月底表示,2014年中國將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他沒有就打壓影子銀行做出任何暗示。
據銀行業的官員稱,有時候監管部門試圖出台更嚴厲的規定限制影子銀行發展,但遭到了國內銀行和其他利益團體的強烈反對。比如,這些官員說,備受外界期待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針對影子銀行體系的新規發布時間就推遲了好幾個月。
監管部門在如何處理影子銀行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是造成過去六個月中國貨幣市場發生三次“錢荒”的原因之一,最近一次就發生在上個月。中國央行推高銀行間市場利率,希望藉此放慢影子銀行的膨脹速度。銀行經由銀行間市場獲得融資,再向其他機構發放貸款。利率的上升會推高影子銀行的借款成本,從理論上說,這會使借款人對借入過多債務更加謹慎。
但是有時候央行錯估了市場的資金需求量,導致去年6月份銀行間利率短暫飆升至30%的歷史高位,之後央行出手向市場注資,平息了這次危機。
東方証券(Orient Securities)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各監管部門和各部委之間必須做好協調工作。否則央行勢單力薄,起不了大的作用。
Lingling Wei / Bob Davis / Shen Hong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