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人才必要能力:溝通與社交

台灣人才最缺的能力是跨文化的溝通與社交

作者:Winston Chen  原文網址

上週週末,筆者跟一票老美去柏克萊吃北京烤鴨,在那觥籌交錯,擺滿珍饈的 10 人座原木桌上,筆者的老婆發揮人來瘋的精神,把場面炒得好熱,天南地北的議題都拿進來討論。

在場坐著一個當地小學老師,負責學小學一年級的教育。

『他們現在在學校學什麼東西啊?』人來瘋問了,想說答案不外乎是語言或是數學那類的東西。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老師不假思索的回答了:『溝通與社交啊』

『溝通與社交是那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了』另一個老美接著說。『那時候跟老師建立起來的情感 (bond)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腦中彷彿被一記悶棍打了一下,我咀嚼著他們的討論,這個回答有更深的文化意涵在。

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拿了一手好牌,卻打不贏-印尼女孩你願意到台灣念書嗎?

拿了一手好牌,卻打不贏----印尼女孩,你願意到台灣念書嗎?

2017-01-20  作者/吳英傑  原文網址

(這篇文章有人說疑是虛構,但我認為文章的精神在於提到台灣現象所闡述的分析,因此此篇仍有思考及參考價值。 / Linda.)

我在印尼的大學任教,很多將畢業的學生知道我是台灣來的老師,又在美國和加拿大唸書和工作過,會私下問我在國外留學的經驗。對於印尼人,不管是華裔或爪哇族,不少人的確對會講英文和中文的人投以羨慕的眼光,為了盡一份老師的職責,我很樂於分享自己的故事,也會趁機勸我的學生考慮一下到台灣讀書的選項。

實際上,台灣大學在世界排行上還算不錯,台大清大交大成大,在世界上排行200多名,比印尼最好的印尼大學排行800多名高多了。我通常是以台灣的自由、乾淨、善良,以及留學台灣對他們日後的影響來吸引學生,而盡量不把學中文當作主要的優點,因為對印尼人來說,學中文就要到中國。

【為什麼不想來台灣?】

前幾個月,有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琳達來找我。她從小念的是全英文的印尼國際學校,非常聰明,17歲不到就上了大學,想詢問關於在美國加拿大念MBA的事。我耐心說明自己所知後,問她:考不考慮到台灣?台灣很多研究所有全英文上課的環境,而且學費和歐美相比,省下來的錢是很可觀的。再者,身為一個華人,也可以了解正統的華人文化,因為只有台灣有純正的華文傳統,這也是一個附加價值。她答應我回去研究一下台灣的環境,我也告訴了她幾間學校的名字,請她回去看看。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范疇】如果我是蔡英文、習近平

如果我是蔡英文、習近平

2017-01-19  作者/范疇  原文網址

當北京碰上紐約

川普上任,台灣不是唯一的焦慮方。全世界都在焦慮,因為他要以一種交易家的風格敲擊舊常態,建立新常態,美國過去的那種裝腔作勢,外交和威權互用的國際操作手法將成為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曼哈頓、尤其是布魯克林區的直通通交道方式,濃縮為一句話,那就是「你要,還是不要」?

這種生存和競爭文化,只有在布魯克林生活過、華爾街生存過、或在曼哈頓中城區猶太店裡買過東西的人,才能體會和適應。舉一個小例子,或許能更清楚的傳達這裡要傳達的訊息。在曼哈頓街頭如果行人闖紅燈,不然他會得到一個尖銳的「叭叭」聲,不然駕駛就會探出頭來吼一句:老兄,你買了保險嗎?

一位紐約作家曾經總結過:紐約人天天都在憤怒狀態中,但紐約人直接,誰也不願意把今天的憤怒帶回家,他一定會找個方式把怒氣移交到另一人的身上,變成那個人的怒氣,誰接到最後一棒誰倒楣。各位,川普的特質就像是一位典型的在商場瘋狂競爭過的紐約布魯克林人。

歐洲政治家會覺得不習慣這種風格,中國領導人更是從跟美國打交道以來,沒見過這種味道的對手。從毛澤東、周恩來見尼克森、季辛吉,一直到鄧小平和雷根總統談判,以及後來所有的中國領導人和美國領袖打交道,總結的經驗都是美國作為世界領袖,雖然政治上一定也是說一套做一套,雖然笑臉背後總一定有刀,但至少過程中是有端倪可尋的,外交上那一套做作是不會少的。

【陶冬】硬脫歐了,去英國置業?

硬脫歐了,去英國置業?

2017-01-19  作者/陶冬  原文網址

假如英國選民都清晰地明白,投票Leave意味著硬脫歐,估計去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可能不一樣。英國底層選民用他們手中的票,對現有體制發洩憤怒。

公投後出現的巨量網上搜尋“Brexit”,顯示不少人其實並不明白脫歐意味著什麼。引領脫歐的政治精英中許多人,根本沒有想過硬脫歐,公投不過是他們與歐洲討價還價的手段,做到既能維護政策的獨立性,又能繼續享受歐洲單一市場的好處,直至公投發生後,才發現魚與熊掌原來是不可兼得的。

所謂硬脫歐還是軟脫歐,指的是英國放棄歐盟成員國身份後,是否繼續留在歐洲單一市場及海關聯盟。當時政壇脫歐精英如前倫敦市長約翰遜希望,英國可以在移民政策上保住獨立性,有立法自主權,同時繼續享有歐洲單一市場或海關聯盟。

事實上,的確有這樣的個案。挪威、冰島等國,沒有加入歐盟,卻是單一市場的一員;土耳其、安道爾等國沒有加入歐盟,卻是海關聯盟的一員;瑞士僅僅有條件地接受了單一市場的部分要求。

英國的脫歐精英們希望倣傚那些國家,作一位局部參與者。

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台灣悲歌】工作賺兩三萬的養退休領五六萬的社會,能撐多久

工作賺兩三萬的養退休領五六萬的社會 能撐多久

2017/01/13  作者:王乾任  原文網址

-延申參考:台灣的希臘化

年金改革議題最近又鬧上媒體版面,反對派大鬧年金改革會場,甚至出手傷人、出腳踐踏支持年金改革的年輕人。

雖然主流媒體比較關心越南人假裝台灣人與台灣人假裝日本人事件,不過,網路輿論倒是蠻關心年金改革過程中既得利益群體的嘴臉。

政府提出年金改革計畫,引起退休軍公教抗議,但也有不少年輕世代支持這項革新。
(圖為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林于凱)

好比說,有位前去抗議的退休校長,被發現退休前一年請假兩百多天,卻能照樣以校長職退休,月領5萬塊退休俸。於是便有人嘲諷說,這位校長開刀後沒辦法上班需要請假,卻可以前往各會場抗議,是把抗議當復健行程嗎?

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

【輪迴故事】竇娥冤死後 追殺貪官到現世

竇娥冤死後 追殺貪官到現世

作者/長河  原文網址

◎引申參考:陰間世界揭秘:一位陽間官員問答實錄

《竇娥冤》是元朝劇作家關漢卿根據《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寫出的一曲名劇,寫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太守桃杌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

這是發生在元朝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由於對當時的社會震動很大,所以被載入了史記一樣嚴肅的《列女傳》裡了。劇中有一出感人至深的一幕,是竇娥在臨刑前對監斬官設誓三樁:
(1)如系冤枉,則「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
(2)如系冤枉,則「身死之後,天降3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
(3)如系冤枉,「從今以後,著這楚州亢早3年」,

當時竇娥的誓言都得到了實現:血噴白綾、6月飛雪、楚地大旱3年。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音樂治病 用五音養五臟

音樂治病 用五音養五臟

原文網址

音樂可以紓解壓力,使人放鬆,恢復精神。根據國外的臨床實驗證實,音樂還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誘導睡眠。音樂療法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

據說在古代,真正好的中醫不用針灸或中藥,而是用音樂。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是利用樂音、節奏對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


在中醫心理學中,音樂可以感染、調理情緒,進而影響身體。在生理學中,當音樂振動與人體內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脈搏等生理振動相吻合時,就會產生生理共振、共鳴。

百病生於氣,止於音。
古代的音樂,只有五音:角、徵、宮、商、羽。這五個音階分別被中國傳統哲學中將賦予了五行的屬性:即木(角)、火(徵)、土(宮)、金(商)、水(羽)。五音相當於現在音樂的唱名Do、Re、Mi、Sol、La。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金融觀】頭腦跟昆蟲一樣單純 才會相信一夜致富

十幾年來,到處參加投資講座,還是沒房沒車沒存款...
頭腦跟昆蟲一樣單純,才會相信一夜致富 

2017-01-01 來源/商周  原文網址  

這陣子許多慘業倒閉或裁員,加上年關將近,竟然有愈來愈多讀者問我,要如何才能一夜致富或是賺快錢?
我苦笑之餘只能回他們: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更沒有泡開水速成的佛跳牆。真要一夜致富,搶銀行最快。

無奈的是,我才剛回完他們訊息,許多人不約而同都回我一堆某某大師或國際機構的點石成金投資講​​座,或是一夜致富的祕密課程等等貼文給我。他們問我,如果世上沒有速成的財富,為何這些課程和講座還有這麼多人參加?

我回他們,那是因為那些人腦子裡只有窮人的妄想程式,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幫那些大師或投資機構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陶冬】2017年世界經濟的六個問號

2017年世界經濟的六個問號

2016-12-22  作者/陶冬  原文網址

2016年的世界充滿了意外,從英國公投到美國選舉,從石油價格到人民幣匯率,從聯儲遲遲不加息到債市暴跌,市場被不確定性所籠罩。
不確定性,可能是未來經濟與市場的最大確定性,2017年應該又是黑天鵝事件橫飛的一年。黑天鵝事件本身有其不確定性,不過當政治、經濟、社會、政策走偏鋒行極端時,市場動盪加劇卻又是符合邏輯的,是可預期的。

筆者認為,以下六大問號將主導2017年全球經濟的走向,並對市場帶來重大影響。

第一,特朗普刺激政策可以走多遠?
特朗普力主擴大基礎建設、削減稅率,從財政政策入手帶動美國經濟,這對連續八年依靠QE政策來維持增長動力的主流政策,不啻是清新的思路。市場對此也作出異乎尋常的響應,美股屢創新高,美債遭到拋售。

“特朗普通脹”目前尚缺乏細節,如何資助龐大的資金缺口亦不清楚,政策所產生的乘數效應未必高。特朗普政策可能是里根式的財政革命,也可能是不切實際的狂想。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陶冬】2017年世界經濟,記住這十個日子

2017年世界經濟,記住這十個日子

2016-12-31 作者/陶冬  原文網址

2017年1月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

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勝出,是2016年國際政治領域最大的黑天鵝事件,特朗普的政策當屬2017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美國股市疊創新高,市場對特朗普新政的期待甚高。在經濟政策上,特朗普新政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減稅,估計3-4月可以見到特朗普財政計劃的細節,他如何找到足夠多的資金來填補預料每年超過1萬億美元的財政敞口仍是未知數,而此對美元走勢、美國債市、聯儲政策、全球資金流向均至關重要。同時特朗普對華貿易政策的取態,對中國經濟乃至全球貿易也極其重要。

2017年3月 法國總統選舉

上次法國中間偏左與偏右兩大主流政黨聯手,才絞殺了國民陣線的選舉勝利,避免了法國政壇的一場衝擊。在此之後,極端政治勢力在歐洲全方位崛起,恐怖襲擊陰霾籠罩法國,現任總統政績不堪迴首,英國意大利選民在公投中說No。瑪麗-勒龐目前大幅領先於其他競選對手,幾乎肯定進入第二輪選舉角逐,如果她當選法國總統,歐洲聯盟面臨坍塌,歐元出現生存危機,這可能對歐洲金融機構構成系統性風險,可能令全球市場的風險溢價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