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的舊老闆/寶來集團白文正,自殺後獲得不起訴,當時有人曾說,好像是「借刀殺人」
但白文正和連動債事件無關,我要突顯的是「借刀殺人」這四個字,如果是被陷害、被誣陷、被意圖設計,那麼「借刀殺人」真的很高招。
這則2008-10-15 由台灣商業周刊特別報導的「誰,讓連動債殺人」,太精采,道出了金融業不欲人知的秘密,值得我資料蒐集作整理。八年前我開始整理金融資料,發現台灣有太多的金融秘密,都不比商周這篇報導來得有意義,因為它是一個公義問題,法律,到底保護了誰?!還是維護了財團的利益~
在國外,連債動並不是罪惡,它有一個完整保護投資人的政策,例如:投資人年薪必須達20萬美金、存款有100萬美金,代表其「專業投資人」的身分,才可以有資格專業判斷投資連動債。
但到了台灣,2008年各大商業銀行大量推銷連動債,造成轟動全台灣一時的投資人受害事件,至今2014仍然未解。why會這樣,商業周刊很正義的做了詳盡的報導,功德無量~
佛教說佈施有三種:財佈施、法佈施、無畏施。所謂的「無畏施」是讓一個人感到安心、平安,如果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做了讓人不心安的事,例如「銷售有風險的連動債」給「以為是定存的老人」,那麼這會是一個很大的惡業~。該報導中的68年次陳理專選擇離開這個行業,我想他一定安心了許多。祝福各位~
✰本文著作權益屬於「商業周刊」,僅轉載內容,台灣難得一見正義報導!
網址: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34657
陳先生說:「我覺得我當個理專不是在管理客戶的資產,我比較像是電視購物的銷售員,每一檔連動債來了,就趕快打電話給客戶,叫客戶要買要快。」
「每晚,主管要求我們留在銀行進行角色演練,有人扮演理專,有人扮演客戶,大家透過實際演練,加強自己的銷售話術。」
這就是銀行理專下班後,待在銀行這座金色巨塔所做的事,他們不是研究市場、不是研究給客戶最好的建議,而是研究如何將商品賣給客戶,取得手續費。
在銀行追求手續費的導向下,「理財專員」這個工作,慢慢的跟「連動債」一樣,好像成了台灣民眾印象中的「黑心商品」。
「利用我們的信任,賣給我們不實商品。」游先生大喊說:「銀行根本就是領有合法執照的詐騙集團。」
✰相關連結:
連動債爭議官司 兩頭空(台灣)
誰A走你帳戶裡的錢
~文字稿~
獨家內幕》誰,讓連動債殺人
一個住在台南的女子,抱著她的女兒從九樓跳下來結束了生命。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隔沒幾天,她的財富從一億元直接歸零,她用生命對連動債表達沉痛的抗議。一群投資銀行交易室的數學天才,創造一個無中生有的金融商品——連動債;他們享有千萬年薪的奢華,投資人卻換來家破人亡的絕境。總聽人說理財、理財,「你不理,財不來」,理財專員信誓旦旦「保本、保本」,本錢拿得回來,「財富管理」聽起來總是高尚、時髦;結局卻是,為什麼財富沒了?連自己和親人的生命都管理不好?理專手上沒有刀槍,卻能致人於死地,誰,該為這件悲劇負責?
文‧吳修辰、溫建勳、王茜穎 / 研究‧賀先蕙
這是國內第一次,外商投資銀行前高階主管出面揭發連動債不為人知的黑幕。
「他(交易員)的工作是賺錢,而且是不管別人死活的賺錢,」摩根大通前交易部門副總裁何佩玲指出,設計連動債的都是投資銀行裡天才中的天才,只要客戶有一個帳戶,「就可以一直玩他,玩到他沒有東西可以玩為止。」
她口中的外商銀行交易室設計連動債的一群人,買遊艇、買七、八十萬元的名表、收集豪宅。年薪以二十五萬美元起跳,百萬美元年薪的比比皆是。而國內買了連動債的投資人,總體受影響金額,據金融業估計可能高達一兆二千億元。
他們像是一群冷血殺手,他們獵取一批批獵物讓自己盡情享樂,對於別人的家破人亡可以完全視若無睹,這樣的銀行還是我們以往手牽手走向富裕、最受信任的夥伴?
一場超完美坑錢計畫……數學鬼才被包養設計連動債
這是國內第一次,針對全球金融海嘯做的「金融機構信任度調查」。
根據《商業周刊》與TVBS民調中心合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民眾有四六%的人不信任外商銀行(見下圖),也就是有約八百零三萬人不信任外商銀行。有透過理專進行理財的人,四三%不信任現在的理專,在購買基金、連動債和投資型保單的民眾中,三成五的人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商品。
更有高達六成台灣民眾擔心發生本土金融風暴,顯示台灣民眾已經出現金融信心危機。
過去三、四年,是一個充滿魔鬼的世界。一場超完美坑錢計畫,由國外投資銀行交易室、國內銀行負責人、財富管理理財專員、投資人串起來的連動債騙局;由魔鬼擔任導演,貪婪當作劇本,以投資人傾家蕩產當作演出這一場劇的片酬。而銀行則是將「毒品」一口一口的餵到投資人口中。
十月九日的午後,何佩玲一身素衣和我們碰面,雖然她已經離開摩根大通四年,對於這次連動債所造成投資人的慘劇,仍然心懷不安。一層層的圈套究竟是怎麼形成的?何佩玲娓娓道來:
連動債這個商品是由投資銀行設計出來,我賣給local(地區)銀行,local銀行再賣給消費者,所以他們(指local銀行)能夠賺的其實只是中間的那個手續費而已,真正的肉是在投資銀行的手上,所以你看投資銀行交易室的人可以領那麼高的薪水,就是因為我們設計出這種東西來。
(我們)八個人賺的錢是整個銀行的三分之一耶。能夠進交易室的人,都是又聰明又會念書,根本是天之驕子才有辦法進交易室,很多人都是那種數學鬼才,他們開始去想這些東西(指連動債),所以其實這些東西是create(創造)出來的。投資銀行就是直接到學校找那種數學天才,真的像包養一樣,之後他就是專門幫他們設計。
而create的意思就是無中生有。它是很數學的東西,然後再加上一個財務工程,這兩個match(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加上全球化,所以(推得動)是天時地利人和。
真的,那跟人類需要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到後來我就是覺得說,哇,我真的是在做一種興風作浪的事,世界上沒有我們,這個世界會更好,世界因為有我們會亂,所以我就做不下去了(笑)。
像我們那些人太厲害了,投資人沒有能力算,投資人七%、八%(利息收入)他就很開心了,如果我可以去找到一個東西灌到三○%(收益),我還是賣他七%、八%,我(指投資銀行交易室)不是中間就可以賺二三%(編按:指二十三個百分點)?
銀行只賺固定的手續費,理專也只能賺手續費,所以我們這些人可以拿那麼高的薪水。而且別人根本不知道我們在幹什麼,因為我們做的事情已經超越大家的習慣。而且人做久這種事情是沒有道德觀的,在這些人的觀念裡,因為我比你聰明,我比你厲害,所以你們理論上就是要被我砍。所以才會說他是一個人吃人的,玩這件事的人完全不會有憐憫心,不會有慈悲(笑)。
那些(投資銀行)CEO必須要跟他的股東負責,這些年輕孩子可以幫他賺這些錢,他也怕他跑走,去別家賺這個錢,所以就把他們養得好好的,他讓他們下不來,就是他出入都習慣坐好車子、吃好東西、坐飛機也是坐商務艙、頭等艙,住飯店都是住最好的。像我以前出去,我吃東西刷卡是沒有預算的,說實在,我要幹嘛就幹嘛,人在這種情況久了,沒有辦法換其他的工作啊。
他就把你寵壞,我怎麼可能去做一份工作一個月三萬元?
像香港、新加坡或者紐約,那個更誇張了,那個真的是紙醉金迷,像是台灣的交易室我就有聽過說,一到發bonus(分紅)的時候,那個交易室的頭頭,就帶他們去那種高級的手表店,來!大家買,大家就比啊。神經病一只表花了五、六十萬或者上百萬的。然後還有聽說,發完bonus去買遊艇的。
台灣的交易室交易員,他過慣這種日子你叫他怎麼可能(離開),那是一種毒品哪,那是一種毒啊。
對,他就是要把你綁住。其實有一個心理理論,人的行為會改變人的心理,當我做習慣這種事情時,我會把我的道德觀修正,去合理化我做的事情,我才能夠做得下去。
我連我自己家的股票明天要漲還跌我都不知道,哇,怎麼我們台灣的投資人可以去trade(交易)一個什麼債,什麼北海布蘭特原油的一個什麼指數,還能夠預測說它幾年之內不會在哪裡變,哇,這個比投資銀行的分析師還要厲害。
我們很少看到一個人說,啊我賺這麼多,唉呀,不好意思我夠了。所以人只要有一個貪婪的心,他一定就會玩到把這個東西玩死,才會罷手。就像有石油就會挖,沒有,他才會停。遲早會出事,因為人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自己踩煞車。而且有時候是你想停,你老闆不讓你停啊。你老闆想停,他的同業不讓他停啊。就好像大家一起從山坡上滾下來這樣子。
(記者問:這個產品可以得最佳創意獎?)
最佳造孽獎(笑)。所以你想想看一個無中生有的東西,怎麼會不出事嘛。那是一個illusion(假象),所有的東西它都是應該一個蘿蔔一個坑,相對應的,它就不會出事。這個東西它沒有對應基礎的。
因果是最科學的,你怎麼可能種一個玫瑰花的種子,會長出一個蓮霧呢?不可能啊。所以是一個貪婪的種子種下去,它絕對是一個貪婪的結果。
就是因為投資銀行是一件真不好的事,所以要有這麼多的錢,去把這個人污染、催眠了,他(指交易員)才能夠做。
這些人已經沒有良心了。因為在他們的價值觀裡,他已經把他做的事情完全合理化了。他們不願意退的理由是什麼?他們養成那種習慣了啊,就好像吸過毒。就是吃鴉片嘛。
十七個破碎家庭……為了賺六%,卻賠了五○%
摩根大通不是唯一,他甚至是這波華爾街金融海嘯中最穩健的銀行生存者,更多的是如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這樣的投資銀行,為了更高的暴利,發行大量連動債,槓桿倍數「玩」到不可控制,最後公司破產、被合併。
十月八日晚上六點半,雙十節長假的前夕,原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在台北車站二樓,微風美食廣場的一個角落,有十七個破碎家庭的失意人聚在一起。他們原本互不相識,是連動債造成的家庭悲劇,把他們的命運鎖在一起。
「你知道銀行多可惡嗎?連我腦瘤開刀的錢都騙走了。」說話的人是因為腦部開刀而臉部扭曲的黃小姐,她投了六百萬元,買了七檔連動債,現在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錢;有退休軍人三百萬元的退休金,一半被連動債吞噬。
退伍上校游先生在網路上發起的連動債受災戶自救會,成立五個月來,會員已近五百人。這個自救會受災戶中,投資連動債金額,少則三十萬元,多則上億元,五百人的受害損失加起來粗估十五億元。而這個金額只是這次國內被波及金額的千分之一。
「你怎麼會想成立這個自救會?」我問自救會長游先生,「你難道不知投資是有風險的嗎?怎麼可能有商品可以保證一定賺,是不是太貪心了才會賠錢?」
上校退伍的游先生,用軍人宏亮的口氣說:「對!貪,我承認我是貪!我買連動債,理專說是固定利率六%,我是貪圖這個比郵局定存利率高不到三%(編按:指三個百分點)的利潤。銀行理專跟我說,連動債是定存,是債,又保本。在我的理財常識裡,定存最安全,債又是最安全的,比股票還安全,而且又是到期保本。沒想到我拿銀行六%利息,結果到期本金只剩不到一半。我為了賺六%,要虧五○%,這個對價關係也差太多了吧?」
「利用我們的信任,賣給我們不實商品。」游先生大喊說:「銀行根本就是領有合法執照的詐騙集團。」
超過二十萬個連動債的受害者,共同的心聲:「還我錢來!」
三個不該買連動債的老人……全都面臨退休金索賠無門的晚年
為了更真實反映連動債投資人向銀行求償的溝通過程,《商業周刊》派出了三組人馬,分別從國內銀行中現有連動債檔數最多的台新銀行、中國信託、台北富邦銀行中找到受災戶,貼近現場看他們與銀行的互動。
請問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為什麼要拿我的退休金開玩笑?
七十一歲的黃先生是台肥新竹廠的退休員工,只有高中學歷的他,花了快一半的退休金,買五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萬元)的「反而有利」連動債。理專傅秀雲告訴他有個「比定存利率高、卻極保守的金融商品」,因此就買下五萬美元。
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宣告重整,第二天早上九點鐘,他急忙打電話給理專,但理專只回答他:「雷曼兄弟重整,美國法令有一百二十天閉鎖期,所以要等到四個月後才知道能拿回多少。」他已經整整一個月吃不下飯,雖然台新銀行民族分行就在他家附近,但他連走路五分鐘的時間也不願意,因為理專的反應,讓他明白到銀行講再多,也沒用。
請問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近一百萬元進去,只剩三十萬元出來?
十月九日下午三點零五分,高齡八十一歲喬伯伯的女兒,第三次來到台北富邦銀行安和分行,她的父親在去年七月十三日,買了三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七萬元)的「穩操勝算2」連動債,現在淨值僅剩三○%。
這三萬美元是他僅剩的退休金、養老本,他聽取理專柯小姐的建議,而理專柯小姐年初已離職。
喬伯伯的女兒找上銀行理論,三點半,《商業周刊》記者與她坐在銀行大廳,鐵門已拉下一半,櫃台前沒有客人,那些坐在櫃台後面的人或低頭,或走動著,數鈔機在噴錢,一張張鈔票發出彼此撞擊的聲響,不知為何特別大聲,但人跟人的視線沒有交集。
一個小時後,喬小姐為父親等到北富銀的李潔足督導,雙方仍舊爭執不休。最大爭議點之一是,喬伯伯所做的「KYC問卷:客戶投資問卷暨投資風險承受度測試分析紀錄表」中,婚姻狀況、子女數、教育程度、服務單位、職稱、職業別都呈現空白,問卷內容中,這位八十一歲、手邊僅有三萬美元畢生積蓄的老人,竟勾選自己是「極端高風險接受人」,對投資價值的起伏,要超過五成才會開始感到不安。
台北富邦銀行表示,喬先生的風險承受度選擇經他個人確認無誤,並非銀行擅自所為。
請問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為何號稱保本,卻連我的退休金都慘賠七成?
十月十三日上午十一點,六十九歲的李伯伯走進中國信託天母分行,要找當初賣他連動債的理專陳玉蓮,恰巧陳玉蓮休假,中信銀由分行經理許庭毓出面接待。「你們沒有告知不保本,」「我當初沒有簽KYC表(客戶投資與風險承受度測試表),理專自己也承認。」李先生看到經理,劈頭丟出五、六個問題。分行經理只說:「都由總行接手,我們會反映您的問題。」其他的時間,都在點頭、聆聽。李先生的怒氣就像打在棉花糖上,使再多力氣也只顯得無奈。
三家不同銀行,三個不同場景,三個不適合買連動債的老人,卻都出現同一個結果:索賠無門。
現金卡殺人事件翻版!銀行獲利暴增,代價是投資人埋單
五年前,《商業周刊》製作過一個封面故事「現金卡殺人事件」。當時,銀行為了衝刺消金業務,濫發現金卡以至於造成卡奴自殺的社會問題。
五年後,連動債儼然成了現金卡殺人事件的翻版。
由前財政部長林全、次長楊子江等人成立的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周杏娟不解的說:「銀行自詡為高尚的服務業,但是服務品質比一般的3C賣場還不如,賣場還有七天不滿意退貨,以及免費售後維修服務保證,而銀行呢?銀行的服務保證在哪裡?」
周杏娟說:「連動債的問題,銀行負有道德責任,現在如果不討論銀行的道德責任,大家看著好了,五年後還會發生另一個連動債風暴,銀行永遠不會進步。」
利字當頭!「說穿了,就是銀行銷售連動債的手續費收入,比過去一般的共同基金還要高上一倍。」周杏娟分析,理專銷售共同基金的手續費一‧五%,還要打折,通常一%不到,而連動債的手續費是二%,是賣共同基金的兩倍,而且連動債的單筆金額高,對銀行、理專來說,連動債的利潤比賣共同基金高。
國內前三大連動債銷售機構,去年共賣出超過一千八百億元,中信銀近千億元、北富銀五百億元、台新銀三百億元,這樣的績效也反映在去年的獲利表現。
三年前因應雙卡風暴呆帳提列,而連續兩年虧損的台新銀行,在去年憑著財富管理獲利成長二○○%的表現,一舉轉虧為盈。
相對穩健的北富銀,去年財富管理獲利成長一二○%,貢獻年度獲利達三成。
國內財富管理龍頭中信銀,表現更為驚人。中信銀原本二○○六年虧損超過一百億元,但二○○七年光是財富管理的獲利就逼近百億水準,占全年獲利近五成。
這樣的獲利暴衝表現,讓這三大財富管理龍頭在今年初,紛紛喊出加碼理專銷售部隊。中信銀要在七百七十個理專上,預計再增八百人,台新銀將上看一千五百人,而北富銀則要從原有的七百名理專,再一口氣增加一千人,挑戰業界最大理專銷售部隊,與中信銀一別苗頭。
然而,銀行衝獲利的代價是由連動債投資人埋單;銀行轉虧為盈,投資人卻賠了一屁股。
黑心商品無法可管!歐美都立法規範,台灣還在放任
中央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邱慈觀,就因為自己買了連動債而有近七位數字的虧損,激起他了解連動債的緣由。他翻閱世界各國法規與現況後,大嘆一口氣的說:「連動債這東西真是毒啊!」
這樣的黑心商品,毒到挪威今年五月才剛剛明文禁止在市場上販售連動債,而美國、歐盟都已經明白的法條,做強力的規範,只有台灣的金管會,還在交由銀行公會、信託公會等民間機構做自律公約。
邱慈觀說,台灣金管會目前的做法,就像衛生署任由毒牛奶上架開買,由賣毒牛奶的單位憑良心通報自己賣的牛奶有沒有毒?問題是,「賣這些商品的銀行,怎麼會說自己賣的商品有毒呢?」
從事理專教育訓練的財富管理培訓中心執行長曾志堯估計,目前國內理專人數在三萬人之譜。平均每家銀行給每一個理專每月手續費門檻,在四十萬元左右,也就是每天至少要有兩萬元手續費進帳,才能過得了銀行的績效門檻。
六十八年次,淡江財務金融系畢業的陳先生,是國內連動債銷售量前三大的銀行理專,九月四日辭掉年薪三百萬元的理專工作,重回學校念書。
陳先生說:「我覺得我當個理專不是在管理客戶的資產,我比較像是電視購物的銷售員,每一檔連動債來了,就趕快打電話給客戶,叫客戶要買要快。」
陳先生過去三年半的理專生涯,賣出金額兩億元的連動債,手續費收入四百萬元,位居該銀行理專前一百名,但他實際拿到的績效獎金約三十五萬元。
「每晚,主管要求我們留在銀行進行角色演練,有人扮演理專,有人扮演客戶,大家透過實際演練,加強自己的銷售話術。」
理專其實也是輸家!昧著良心賣東西,吃安眠藥度日
這就是銀行理專下班後,待在銀行這座金色巨塔所做的事,他們不是研究市場、不是研究給客戶最好的建議,而是研究如何將商品賣給客戶,取得手續費。
陳先生的理專生活,只是國內各銀行理專的翻版。
「不管行情有多差,不管股市有多慘,銀行就是要我們去賣商品,永遠是樂觀看待行情,沒有建議客戶看空的權利。」今年三十歲,去年十二月底,辭去連動債銷售量超過兩百檔的民營銀行理專鄭小姐說:「銀行總是在最熱門的時候賣最熱門的連動債,為了業績而叫客戶買,客戶一跳進去就套牢,」「我不想昧著良心去賣東西。」
鄭小姐與其他理專同事,因為受不了良心煎熬,只好私下互相傳遞安眠藥吃,甚至有人去看心理醫生。「理專與投資人都是輸家,只有銀行是最後的贏家。」鄭小姐感嘆的說,現在銀行客訴事件越來越多,銀行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指責理專不當銷售,這樣的態度終於讓她離開這個年薪兩百萬的工作。
在銀行追求手續費的導向下,「理財專員」這個工作,慢慢的跟「連動債」一樣,好像成了台灣民眾印象中的「黑心商品」。
連動債殺人事件,每個環節受害程度不一樣,但是共同的心魔:貪!
投資銀行:大貪失去良知。為了賺大錢,放任華爾街金童設計出需要幾台電腦才足以運算的商品,因為謀取私利,挖了一個個坑讓投資人往下跳,最後玩火自焚。
商業銀行:為了賺小錢,利益薰心,販賣不該由散戶投資的連動債,賠上銀行信譽。
理財專員:為了賺取更微薄的手續費,達到銀行績效壓力,出賣信任自己的客戶。
散戶投資人:小貪卻大無知。貪圖比定存高的利息,買了一個自己永遠搞不懂的金融商品,最後自己的錢怎麼賠掉的都不知道。
貪婪,使人鋌而走險,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賺取報酬引發的悲劇,最經典的案例,為「曾經」是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的AIG(美國國際集團)。
這家全球最大保險航空母艦擁有新台幣三十四兆元資產,過去十年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賺取高獲利,忽略了風險,今年十個月時間不到,整個保險帝國瀕臨破產,最後被自己的貪婪所吞噬。
問題是,這會是最後一次貪婪的遊戲嗎?誰能讓我們樂觀、大聲的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