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參考:戰略思考下的台灣未來、台灣年輕人,無回家的路
2018/02/28 資料來源:中國國台辦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思想,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稅務總局、質檢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林業局、旅遊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文物局、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出台若干措施如下。
一、積極促進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1.台灣同胞在大陸投資的企業(以下簡稱“台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支持台商來大陸投資設立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企業並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設計中心,相應享受稅收、投資等相關支持政策。
2.幫助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依法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設在大陸的研發中心採購大陸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3.台灣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在大陸註冊的獨立法人,可牽頭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享受與大陸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同等政策。受聘於在大陸註冊的獨立法人的台灣地區科研人員,可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負責人申報,享受與大陸科研人員同等政策。對台灣地區知識產權在大陸轉化的,可參照執行大陸知識產權激勵政策。
4.台資企業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
5.台資企業可公平參與政府採購。
6.台資企業可通過合資合作、併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7.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適用相關用地政策。對集約用地的鼓勵類台商投資工業項目優先供應土地,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大陸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
8.繼續在中西部、東北地區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鼓勵台資企業向中西部、東北地區轉移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內需市場和國際市場。大力推進台商投資區和兩岸環保產業合作示範基地建設。
9.台資農業企業可與大陸農業企業同等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農業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
10.台灣金融機構、商家可與中國銀聯及大陸非銀行支付機構依法合規開展合作,為台灣同胞提供便捷的小額支付服務。
11.台灣徵信機構可與大陸徵信機構開展合作,為兩岸同胞和企業提供徵信服務。
12.台資銀行可與大陸同業協作,通過銀團貸款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二、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13.台灣同胞可報名參加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向台灣居民開放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目錄》附後,具體執業辦法由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14.台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國家“千人計劃”。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國家“萬人計劃”。
15.台灣同胞可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各類基金項目。具體辦法由相關主管部門制定。
16.鼓勵台灣同胞參與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支持台灣文化藝術界團體和人士參與大陸在海外舉辦的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參加“中華文化走出去”計劃。符合條件的兩岸文化項目可納入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項目資源庫。
17.支持中華慈善獎、梅花獎、金鷹獎等經濟科技文化社會領域各類評獎項目提名涵蓋台灣地區。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同胞可參加當地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技術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評選。
18.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
19.大陸電影發行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不做數量限制。
20.放寬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取消收取兩岸電影合拍立項申報費用;縮短兩岸電視劇合拍立項階段故事梗概的審批時限。
21.對台灣圖書進口業務建立綠色通道,簡化進口審批流程。同時段進口的台灣圖書可優先辦理相關手續。
22.鼓勵台灣同胞加入大陸經濟、科技、文化、藝術類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加相關活動。
23.支持鼓勵兩岸教育文化科研機構開展中國文化、歷史、民族等領域研究和成果應用。
24.台灣地區從事兩岸民間交流的機構可申請兩岸交流基金項目。
25.鼓勵台灣同胞和相關社團參與大陸扶貧、支教、公益、社區建設等基層工作。
26.在大陸高校就讀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的台灣學生,在參加研究生學習一年後,可按照大陸醫師資格考試報名的相關規定申請參加考試。
27.取得大陸醫師資格證書的台灣同胞,可按照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執業註冊。
28.符合條件的台灣醫師,可通過認定方式獲得大陸醫師資格。符合條件的台灣醫師,可按照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註冊短期行醫,期滿後可重新辦理註冊手續。
29.在台灣已獲取相應資格的台灣同胞在大陸申請證券、期貨、基金從業資格時,只需通過大陸法律法規考試,無需參加專業知識考試。
30.鼓勵台灣教師來大陸高校任教,其在台灣取得的學術成果可納入工作評價體系。
31.為方便台灣同胞在大陸應聘工作,推動各類人事人才網站和企業線上招聘做好系統升級,支持使用台胞證註冊登錄。
~~~
◎台胞證變18碼…北京對台政策進入「新時代」
2018/03/02 原文網址
北京兩會前夕,中共發布惠台卅一條,這是大陸新時代對台政策領域的新作為,迅速且有力地落實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對台工作新論述,對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具重要意義,將會擴大落實北京「以我為主,兩岸融合」的目標。
據悉,除了卅一條惠台措施,台胞證將由八碼變成十八碼,和大陸公民身分證相同,也將在今年兩會後擇時推出。這也是進一步推動台胞「同等待遇」的重要措施。
中共十九大後大陸對台政策進入「新時代」,重點有六:
第一、把對台政策放在習近平高舉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四項基本方略的戰略目標;
第二、堅持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的路線方針;
第三、對民進黨擴大反獨宣示;
第四、擴大對「一中」的堅持與對國民黨的側面施壓;
第五、擴大對於台灣民眾讓利與民心爭取,以實現習的「一國兩制」;
第六、不對蔡政府定調,也未關閉與民進黨對話大門。
和以往「一國兩制」的不同在於,習近平把台灣問題放到「新時代」大陸國家發展策略中的重要環節。主要強化單邊立法與單邊作為,擴大「反獨」與「促統」。
今年「兩會」和未來一段時間,中共除了再次強調尊重台灣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並率先讓台灣人民分享中國大陸發展機遇,擴大經濟文化交流,逐步為台生、台商、台胞在中國大陸的就學、創業、就業、生活與中國大陸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就人事布局來看,新一屆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副組長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汪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中排名第四,接任即將退休的俞正聲,出任全國政協主席,分管台灣事務,在對台統戰中扮要角。
其他對台小組成員包括中紀委書記趙樂際、中宣部長黃坤明、可能升任副總理的楊潔篪(分管外交和對台)、中央統戰部長尤權,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可能升任分管外事的國務委員並兼任外交部長的王毅、接任國台辦主任的劉結一、商務部長鍾山、國安部長陳文清。再加上一位解放軍將領(主管情報的副總參謀長),秘書長則由王毅兼任。這將是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將是自成立以來,最「知台」、最「知美」的一屆。
習近平、汪洋、尤權,都曾主政過福建或廣東,熟悉對台事務,都是「知台派」。王毅在擔任外長前,做過五年國台辦主任,對台灣事務相當熟悉。而楊潔篪和王毅長期主掌中共外交工作,對中美台三邊關係知之甚詳。汪洋更是目前中共「中美全面經濟戰略對話」負責人,都是「知美派」。
國台辦方面,三月人大會議結束後,首席副主任劉結一將升任中共國台辦主任,在副主任、主任助理層級也將有新一輪調動,朝年輕化、專業化邁進。現任交流局局長黃文濤,極可能被提升為主任助理。
長期以來,中共宣稱,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當中最敏感的一部分,在「知台派」、「知美派」眾多的對台小組成員中,未來將更著重在對美國下手。在處理中美台關係上,將更精準地的做出判斷和決策,手段也更為靈活。
~~~
◎作者:溫朗東
2018/03/01
這兩年觀察下來,台灣正陷入緩慢而巨大的危機。本土派勢力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日漸萎縮。
中國昨日公布了一連串促進中台經濟文化合作的措施,細項看去,極為驚人。
這些措施包括了:大幅度的開放台資企業參與新技術產業、可以參與中國政府採購、特許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金融土地的優惠、53項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並陸續開放在中國執業)、參與中國廣播、電視、電影、電視劇製作不受數量限制、民間交流可申請基金、鼓勵醫師教師到中國就業......
中國的統戰策略相當明顯:對蔡英文來硬的,對台灣民眾來軟的。給予台灣人更多到中國賺錢的機會,塑造本土派政黨與台灣民眾的對立。
中國共產黨的對台措施一直在進化。他們慢慢領悟到,台灣的權力結構是分散的,不是拉攏幾個達官顯要就能成事,過往靠仲介/買辦的做法不再有用。打個比方就是,中國發現了中盤商是一堆廢物,全力來做產地直銷了。
而我們還渾然不覺。
許多人天真的相信,這是個最好的時代。史上第一次,本土政黨全面執政了,還有甚麼好擔憂的呢?很抱歉,就是這種想法的存在,各種價值的推動停滯了。
鄭文燦不敢回應慈湖轉型爭議。這位擅於精算、滿意度居高不下的市長,顯然很了解改變民眾的想法很困難,改變自己則容易得多。
要把黨國藍從人們心中洗掉很難。要在藍色外頭披上一件綠色遮罩,則容易得多。這樣的思維,不能說是民進黨的全部,但也絕非少數。
軌道計畫、勞基修惡、同婚拖延,有些選舉支票跳票了,有些沒開過的支票向財團兌現。
高雄台南市長初選,看板文宣數量遠超經費限制,明著把政治獻金規範不當一回事。如今怎麼付出去的,未來都會被討回來。
本土派民眾毫無知覺,只抱持著一個破爛不堪的思路:「只要民進黨支持、國民黨反對的,一定是對的。」
一連串的清除威權遺緒活動,體制內的,體制外的,咒罵的保守派一個個浮上來,這並不令人意外。但反駁的聲音卻日漸稀微。
你覺得這是最好的時代,不需要再多爭甚麼。
你錯了,這是個正在倒帶的時代。
你以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那些與你相似的人。你錯了,跟你相反的人,正在大敗中日益團結、日益茁壯。
你以為本土市場很大,只要在裡頭搶到一塊位置就好。這種想法,來自於樂觀的相信:「天然獨的時代來了」。這是極其致命的錯誤理解。
台灣未來的青年,不是甚麼天然獨,而是後天的漸統。
你了解現在的國高中生嗎?你覺得他們會在乎甚麼本土甚麼中國嗎?你抱持著樂觀的想像,覺得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必然對土地有深厚的感情。
你沒有想到,他們看著中國節目長大,聽著哥哥姊姊叔叔阿姨留著的過得多苦,到中國的過得多爽。他們打開政治新聞,都是對民進黨的批評……最要命的是,有些批評還真不是無的放矢。
幾年前,挺國民黨的青年人,把想法放在心裡,不好意思說出口。如今,跟馬英九合照,在同儕間也不再是甚麼丟臉的事。
我們就想一個很具體的:你去辦一個本土議題的寒暑期「高中職」營隊,沒有單位贊助,參與者自行負擔費用,這樣一個沒有附加利益、純粹是基於喜好與熱情的活動,能不能找到100人來參加?80人行不行?50人有機會嗎?
前陣子,我在願景工作坊裡遇到一個高中老師,她任教於知名高中,說想要找人來討論本土性的各項議題。她的言談中滿懷著熱情,卻有種不自然的壓抑,因為那是個不在校方名單的社團,經費有限,困難重重……
很多的學術、體育、藝文社團,有自己的「圈子」,一代接一代在中學扎根。人數比例不高,力量看似很小,統合起來,卻還能自給,還能延續。
你要討論何謂「台灣價值」,有這個向下紮根的圈子嗎?如果沒有,我們哪裡來的信心,覺得「天然獨的時代來了?」
更何況,在各式各樣的國家認同調查中,基本上只會區隔「台灣人」跟「中國人」兩個軸線。有個問題我問了心痛:如果加入「中華民國人」這個軸線,排列組合之下,覺得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也不是中華民國人」的比例有多少?
如果這調查加入15-20歲這個年齡層,你覺得比例又是多少?
你說,美國快要通過「台灣旅遊法」了,台美官員可以互訪,可以有檯面上下的高度軍事戰略合作了。是的,這確實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但抵擋不了青年漸統的趨勢。
在中國大舉放送台灣民眾就業利多的時候,「新南向政策」的腳步跟上了嗎?
趙天麟可以高呼向中國遞出橄欖枝,林淑芬卻被踢出衛環委員會。這個號稱包容多元的政黨,對親中者寬容,對勞權者嚴厲。而你不能批評它……
因為你說,這是個最好的時代,我們應該放寬心享受。
只要你用心去看,局勢放在眼前。2018民進黨轉為小勝,2020民進黨險勝,2022開始小敗,直到2024的大敗……
台灣沒有甚麼天然獨,民進黨也沒那麼進步,國民黨正在重整、捲土重來。
我很不想這麼說,但這個態勢會日益明顯的關鍵,其實就是因為很多人深信,這是個最好的時代。而我確實感到很深的悲哀。
~~~~~~~~
◎惠台政策3.0:「超國民待遇」 拉攏台灣民心意味濃
2018/03/02 作者:邱莉燕 原文網址
聯合中國大陸國家級單位29部委,經國台辦、發改委研究醞釀,於2018年2月28日公布名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最新31項惠台政策,開放力度之大,遠遠超出了外界的期待。不僅涉及範圍大,觸及特許、金融等敏感地帶,同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堪稱最接地氣的「惠台政策3.0版」。
中國大陸自蔡英文總統上台後調整對台政策,採取官民分離的兩手策略,一面打壓台灣的國際地位,另一面以「一代一線」(青年一代、基層一線),撇開官方,積極拉攏台灣民心。而且「硬的更硬,軟的更軟」,「惠台政策3.0版」便是新年開春「軟的更軟」的具體實踐。
這31項惠台政策,讓台灣人未來想在大陸安家、立業,提供更多便民措施。與以往出台的對台優惠政策不同的是,這次的受惠對象,史上空前的多,涵蓋了產業也非常全面,包括財稅、用地、金融、文化教育、影視、醫療、就業等多個領域,其中關於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陸資同等待遇的措施有12條;對於台灣民眾在大陸學習、就業與生活,與大陸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的措施更多,多達19條。
例如第13項,解禁了許多大陸行業,可讓台灣人民就業。條文規定:「台灣同胞可報名參加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再翻開後附的《向台灣居民開放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目錄》,開放的資格考試包括教師、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專業人員,細至如民用核設施操縱員、核安全工程師等小眾職業,廣到包括導遊、獸醫、社工、消防員等,總計134項職業,若真以「三百六十行」計算,也囊括了1/3以上。
相較於之前的惠台政策,新政策消除了一直以來為人詬病的「代理人」現象。昔日中國官方來台灣採購電子產品、農產品等,常見的場景是委由台灣黨政「掮客」居中媒介,無可避免的黑箱操作,使得大陸對台灣的讓利,掌握在特定人士手中,無法為一般台灣民眾所享受。這次「3.0版」可望徹底跳脫這套潛規則。
這次新政策的突破性,更在於它吸引的將不再只有台灣的企業、資金與人員,還囊括了台灣的人才、智慧與創意。例如明定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大陸電影發行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也沒有數量限制。
由於台灣影視人才的創意發想,向來在大陸占優勢,此次政策宣布後後,台灣影劇圈立刻傳出將「大舉北上」的訊息。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影視音產業負責人支秉鈞表示,台灣不乏具有創意及技術的業者,但以往赴大陸發展有很大限制,以後不會了。值得注意的還有本次同步縮短兩岸電視劇合拍立項等審批時限,讓效率提升,讓影視投資市場更活絡。
惠台31項不僅給台灣人在大陸經商、工作予以方方面面的關照,甚至還有專家解讀,這是為台灣人「開了小灶」,提供「超國民待遇」。
比如《措施》第7項規定,對集約用地的鼓勵類台商,投資工業專案,優先供應土地,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相對應大陸工業用地,以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也就是比大陸相關企業用地,還要便宜30%,」香港時事評論員劉和平分析。
中國大陸這一次確實傾注了洪荒之力,政治意味濃厚,但具體成效如何?會不會加速台灣人才西進,仍有待觀察。
~~~~~~
◎龍應台:台灣前景堪憂 大陸根本無需動手
2018/03/03 原文網址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接受德媒專訪時,表示對台灣前途感到非常憂慮,尤其台灣領導人缺乏遠見,陷入每四年一選的鬥爭遊戲中,「沒有看到大陸本身巨大的改變,以及全球新秩序的正在形成」、「如果台灣早一點自我消解掉,事實上北京根本不需要動手」。
德國之聲報導,就在幾天前,大陸又送惠台超級大禮包,逐步為台胞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相關舉措在島內獲得各界好評,但台當局卻陰陽怪氣,提醒台民眾「兩岸有差異」、「參與有風險」。
龍應台表示,只要兩岸雙方還是處於互不信任的狀態,「北京對台灣動武」的可能性永遠是在的。
面對這樣的困境,台灣應該怎麼做?龍應台分析,在一強一弱的關係裡,弱者這一方需要非常強大的智慧,去看到更大格局裡自身位置在哪裡。
「我比較為台灣擔心的是,台灣內部因民主選舉的政治情況,不斷在一個茶壺裡鬧裡自己的風暴,彼此的鬥爭。」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接受德媒專訪時,表示對台灣前途感到非常憂慮, 並表示「如果台灣早一點自我消解掉,事實上北京根本不需要動手」。 |
龍應台表示,台灣領導人不應圍繞著內部的小格局鬥爭,而看不見在大格局裡應要如何保證自身安全。「我有點擔心現在的台當局忙於內部鬥爭,沒有看到大陸本身巨大的改變,以及全球新秩序的正在形成。」
對台灣前途感到非常憂慮和悲觀的龍應台還指出,如果要台灣(問題)早一點自我消解掉的話,事實上北京根本不需要動手。
在談到對大陸有何期許時,龍應台表示,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只有軍事和政治,最核心的是要有強大文明的力量。
她認為大陸應用這個力量去思考,「台灣70年來好不容易累積下的東西,要把台灣當做一個寶貝去看待它、爭取它。」
龍應台是前文化部長、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野火集」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
~~
◎中國31條惠台政策,真的讓利嗎?台灣影劇產業將被連根拔起...專家直指3要點
2018/03/02 來源:商業周刊 時事
二二八紀念日當天,當台灣正悠閒放著國假時,中國國台辦隔著海峽靜悄悄的發佈名為「若干措施」的政策文件,但它卻是自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後,中國對台動作最大的一波「讓利」舉措。
消息一出,不只台商微信群組間瘋傳,台灣文化影視圈業者,也紛紛在臉書轉貼這項消息。
「出招了!條件不錯」「台灣政府如何因應」「真統戰來了!」⋯⋯,幾個文化影劇圈業者,在轉貼新聞時也不忘點評。
這則「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中,洋洋灑灑列出31項惠台政策,涵蓋產業、財稅、金融、就業、教育、醫療與影視文化領域。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說,這套措施「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到底是如何前所未有?最有看頭的重點產業是哪些?執業超過15年、擁有北京大學國際經濟法博士學位、熟稔兩岸事務的理律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蔡步青,提出這波惠台政策中最具突破性的三個產業。
首先,是影劇產業的開放。
蔡步青說,以前中國引進台灣電影、電視劇數量,以及讓台資參與中國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的數量有嚴格控管,「過去有國安考量,設置嚴格,這次算是很大的突破,會對台灣影視產業圈造成很大衝擊!」
「台灣影劇文化人才這幾年已陸續西進,但這次政策出台,等於是把產業『連根拔起』!」他認為,這也展現了中國對自有影視產業的自信。
~連根拔起的台灣~ |
蔡步青指出,過去中國雖未明文禁止台資企業參與基建,但各個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通常不會讓台商投標,「以前台商打不進政府採購體系,但,現在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有招標投標,台商都可以參與,不會受到歧視,這已類似國民待遇。」
此外,過去中國不允許台資企業併購或入股中國國企,國企事業對台商而言是「一面死牆」,但這回惠台政策中的第六項,也開放台資企業可透過合資、併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這等於是『開綠燈』了!」他分析。
由於台資企業與中國國企或是建設集團的量體差異懸殊,即便中央政府「開綠燈」,台資企業未必可拼得過中國企業。蔡步青坦言,台灣企業在成本價格、技術方面未必有與中國企業競爭的絕對優勢,但中國願意讓利,對許多在國內面臨基建項目逐年減少的台商來說,或許仍可以小包的承包方式,參與中國一帶一路等建設。他也建議,中國在能源建設上如太陽能、風能等,潛在市場仍大,相關台商或許可著眼於此。
第三部分,則是對台金融機構的開放。包括讓台灣金融機構可參與小額支付服務、徵信服務,並與中國金融機構合作提供貸款等。
蔡步青說,以參與小額支付來說,這部分中國尚未開放給外國銀行,「這次開放台灣金融機構可進入,等於是給予準國民待遇的優惠,給了台灣金融機構更多『想像空間』,服務業務更廣更大。」
至於其他領域,例如開放就業,中國這次則是在過去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執業資格。如醫療服務,過去就已允許台灣醫師赴中短期就業,或是申請臨時執業資格。
在就業部分,他認為,同樣延續以往政策方向,目前出台的幾項措施,如「千人計畫」、「萬人計畫」等,其實早前已都開放,比較具宣示性效果。至於,開放台灣科研機構、高等教育機構參與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則較具新意,「這等於鼓勵台灣科研機構跟高等院校,可以參與中國重點國研發計畫,且享有同樣的獎勵與補助。
「顯然國台辦已經有研究過台灣民情,針對性更強了,不可小覷!」蔡步青說,從整體面來看這次的惠台政策,可發現所有優惠措施都符合中國對台「一代一線」—要「加強與台灣基層一線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的目標,包括,深化台灣企業投資並去除投資障礙、經濟文化交流更為開放,以及就學就業優惠等。
「這回31個措施由中央頒行,明顯的就是針對台商、文化圈、學生的全面性政策。」他說。
◎影片:中國惠台31條"吸星大法"台灣人才掏空戰
日期:2018/03/15
◎文章
解析兩岸人才大戰:13 億人口的中國最不缺人,為何還要來小島台灣挖角?
2018-03-20 作者/雷克 原文網址
習近平 228 前夕透過國台辦發表「惠台 31 措施」打算吸納台灣人才,搞得政府如坐針氈,上周還發表了一個記者會 ,宣告如何反制中國惠台措施。
要統一台灣,最好的方法不是武力,而是掏空人才。兩岸人才大戰已經開打。就讓這篇文章告訴你,中國「惠台」措施背後真正的政策思維。
在上一篇文章之後,我們分析了對台政策的轉變原因: 一個台商爸爸的兩岸觀察:為什麼習近平不攻台了,改推「惠台」?
這篇用我的角度,來細部分析目前大陸這一系列政策的深層原因。
在這之前,先跟大家聊一個地方:「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Puerto Rico)原來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在 1898 年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結束後被割讓給美國。雖然名義上屬於美國,但享有高度自治權,自行選舉總督和立法機構。
波多黎各居民擁有美國公民身份,持有美國護照。但是,波多黎各居民沒有對美國總統的投票權(只能初選),波多黎各跟美國財政獨立,不用繳納美國聯邦所得稅,當然也基本不享受中央財政撥款。
但是波多黎各是美國嗎?從法理上來說,你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因為波多黎各的公民權是美國的國會賦予的,並不是憲法給予的(因此哪天美國國會不爽了,要剝奪此權利,也是有此可能)。
文化宗教方面,波多黎各是天主教和西班牙語為主的地區,這和美國)基督教教派的文化是有很大的差異。而且波多黎各的主流人口以西班牙語為母語,英語水準也是很一般。 但以上的差異,並不妨礙波多黎各人來美國留學,找工作以及定居等。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會覺得能與美國保持這種獨立自主的關係還挺爽的
#還能拿美國護照
#波多黎各可以台灣是否也可以
但是波多黎各這 10 年來經濟的持續衰退(2017 年 5 月 3 日波多黎各政府已向美國聯邦法院宣告破產),失業率高達 11%,而波多黎各本島不過 360 多萬人,現在已經有 100 多萬人移居到佛羅裡達州。
從人口的角度來說,由於波多黎各本島不能創造特別好的就業機會和經濟環境,波多黎各是在不斷人口失血的,年輕,有想法,有能力,有財富的人,普遍移居美國大陸,形成大量的人口淨流出現。
而在去年,波多黎各舉辦了公投(97%的選民支持),自願加入美國的第 51 州,卻被美國拒絕。
#你最好的人才都已經在我美國了
#我為何還要負擔你沈重不堪的財務赤字
#波多黎各化的台灣
不出十年,台灣就會「波多黎各化」
雖然兩岸與波多黎各、美國的歷史原因不同,因此若按照兩岸目前的情況。小弟預測不出十年,台灣會出現波多黎各化的現象。
從波多黎各血血淋淋例子可以知道,「人才」才是一個國力的根本。因此未來兩岸的核心戰略就是人才戰爭。
而大陸打這場「人才戰爭」的背後思路是?
我們會先來看以下這政策: 臺胞證擬定推出 18 位數將與大陸的身分證的規格統一 。
目前已經在大陸居住的台商群體,估計目前在大陸的台商具有兩百萬人(流動+常住),這批台商過去參與了大陸改革開放的時代,很大一部分在大陸已經置產、定居、創業、與大陸配偶結婚,用這個政策深度綁定在大陸生活的台灣人,可以貫穿實體生活、金融以及互聯網。
許多人看這政策以為這只是一個拉攏大陸台灣人的統戰利多,但其實台灣的人才對於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輸血。
中國不只是因為政治才釋放利多,而是也真的需要這些人才
可能會有朋友疑惑,對岸十三億人口,怎還會需要台灣這兩千萬人口的小島去輸入人才?這不符合比例原則。
這時我們就要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人口的質與量
小弟認為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口都具有兩種分類:「現代化人口」與「非現代化人口」: 從科學家、工程師、醫師、教師、商人等專業工作者,小弟理解為「現代化人口」的分類,而傳統農產畜牧相關偏向「非現代化人口」。
這兩類人口無尊貴高低,都非常重要。
但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現代化人口」的大量提昇,對於一個社會的競爭力,具有「牽頭效應」,這也是為何美國的農民跟中國的農民產值差異好幾十倍的原因。
當美國農民在使用物聯網加大數據配合期貨預測,來控制最佳產量,中國的農民大部分都還在靠天吃飯,大部分依靠勞力輸出。
而印度明明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國家,但我們卻不認為他們是現代化國家,也是此原因。
而因此中國這幾年的經濟繁榮,背後是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現代化人口流失到一、二線城市中所換來的,因此也造成了內陸城市與沿海城市貧富差距大的現況。
這個思路可以從許多國家(包含美國)的技術移民政策看得出來。
#人口是重質而不是重量
#優秀的現代化人口絕對不嫌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惠台三十一條」的內容,其實就不難理解對岸的思路了: 其政策包含科學研究、醫師、教師等專業人才,都是大陸所需要的。
另外一個從族群融合的角度來說。
台灣輸出的人才,對於中國族群的融合,是最沒有阻礙的,族群是否融合,牽涉到政權的穩定,這是大陸政府最看重的。
會有朋友覺得兩岸的共同點就是同文(普通話國語)以及同種(中華民族)。但這只是表面,更深層的是民族價值觀以及宗教信仰,相對於西方人的基督教(神本主義),中華民族普遍上受儒家思想影響深(人本主義),這也是為何基督教目前在大陸雖然合法,還是屬於受到監管的宗教,因為「無神論」與「上帝」本質上是互相牴觸的,當底層價格觀(宗教)不同的民族多的時候,就難控管,政權維穩成本就會上升。
別輕忽宗教的對於國際政治的影響,世界上許多戰爭,接由此展開(看看耶路撒冷每天有多熱鬧就知道)。
因此對老外來說, 中國綠卡是全球最難拿到的綠卡 ,我相信未來這情況也不會有太大改變。
回過頭來說,中國看起來現在好像是亞洲霸主,但別以為去了大陸就可以擺脫台灣的經濟低迷,因為他們背後的問題也不少:
(1)沿海內陸城市的發展不平衡
(2)供給過剩
(3)一線城市的房價過高
(4)高端人口外流
雖然習近平上任打貪,實行幹部財產申報制度,但每年還是有大量的財富以及資產從中國外移。所以在熱錢以及人才外移的同時,台灣這裡有「性價比」(注意:我用的是性價比)高以及安全的人才。
對於大陸來說,是一個肥沃的「人才後花園」。
但我可以預測,未來大陸對於台灣人才優惠力度最大的地區,絕對不是已經現代化很高的沿海城市(上海、杭州)等,而是相對有發展空間的城市(例如福州)。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人才去發展中國的內陸地區(西南、東北、西北),帶動內陸地區的現代化進展。
#過去靠台商帶動沿海城市發展
#現在要靠台灣人才參與內陸城市現代化
#大陸絕對是希望兩岸統一
#但不會是現在
#從波多黎各的例子可以知道
#沒有需要為了喝牛奶而去負擔牛的成本
因為現在兩岸的僵局,只要泛綠不吵著要獨立,台灣這裡可以源源不絕的輸出人才,大陸還不用替台灣的政治內鬥以及經濟低迷負責。
一個台灣人大學畢業念完書,去大陸發展,在當地成家立業,一不小心買房了(注意!這是關鍵)或是開公司創業(製造相關就業人口),這時不管你的護照寫什麼,你的命運已經跟大陸經濟綁定在一起了。
但他的爸媽可能還在台灣,用台灣政府的勞健保來支付爸媽的養老成本。最苦命的是台灣的納稅人,替兩岸的政治成本買單。
這樣的時間拖的越久,大陸的實質統一成本就越低。
從這思路最後來看一下此項政策: 台灣學生憑學測成績免試入學至大陸高校 。
就不需要我們多解釋。台灣大專院校競爭力,不論質量,還是在亞洲中上水準。
#台灣學校培育人才
#大陸貢獻青春帶動相關 GDP
#回台養老
對大陸來說,有比這更划算的操作嗎?
目前看來,趨勢很明顯…….
結論:
我們這一批世代,是很刺激的世代,因為世局詭譎多變,但機會在哪一個時代(不論兩岸)都會有,只是看你是否能把握住,市場經濟決定了市場平衡,現在台灣成為香港的退休人士移民首選,所以未來台灣的產業發展會呈現 M 型化需求。
一端是很年輕族群的市場,一端是養老退休市場,中產階級會逐步外移賺錢,之後再回台灣退休。
在這洪流當中,如何看準趨勢,才有機會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建議台灣的朋友們必須要放下政治成見,深入判讀大陸的局勢以及市場,才能看到商機以及找到我們安身立命之道。
若後面朋友有興趣的話,我會逐步分享:
#大陸市場的未來機會(二次消費升級)的系列文章
#去大陸工作的機會點以及應該具備的能力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端看你如何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