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BOR 風雲
2013-06-13
作者:陶冬
原文位址
近來中國的資金市場,險像叢生。
六月六日,一家中型銀行無法支付另一家銀行六十億人民幣貸款,導致SHIBOR(上海同業拆借利率)高漲,隔日拆借利率升至7.49%,比六月期的SHIBOR高出339點子,收益率曲線倒懸。六月七日,中國人民銀行承諾注資1600億,不過骨牌效應已出現,至六月八日,據報二十餘間銀行在資金市場遭遇支付困難,隔夜拆息一度升近10%。在央行干預下,隔夜拆息回落至7.49%,不過仍遠高過今年平均的2.51%。從收益曲線倒懸看,銀行似乎認為將資金拆借給另一間銀行一夜的風險,比借給地產商、地方政府六個月的風險更高。
SHIBOR上揚,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季節因素上,四、五月是企業納稅的高峰期;銀行紛紛準備六月底的半年度檢查,在拆借市場變得謹慎。投機因素看,政府打壓出口造假,借外債買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套利交易嘎然而止,游資流入出現放緩,直接減少人民幣流動性。事件因素看,信託基金進入還款高峰期,開始鎖定資金。
不過,導致SHIBOR市場出現收縮的最大原因,恐怕是中國人民銀行所扮演的角色。央行在出事前一周,已經警示流動性風險,但是一些中小銀行依然我行我素,存有一旦有事央行搭救的僥倖心理。那天下午,央行最終決定暫不出手,教訓一下在藉貸上過度勇猛的銀行。此舉激起連鎖反應,一批靠拆借市場集資的銀行不得不在“高利貸”上度過長假期。假期之後,央行繼續淡定,不打算注入緊急流動性。
對此國內券商並不太為意,畢竟拆借市場違約,過去也曾發生過。海外基金界卻引發軒然大波,銀行之間拒絕拆借,勾起人們對雷曼事件的回憶。資金市場,乃現代社會的心臟,“玩的是心跳”卻隨時可能導致猝死。央行不救,所帶來的訊號,對市場信心實非小事,人為失誤的政策風險驟增。
筆者估計,此輪SHIBOR風雲的利率最高點可能已經過去,不過拆借利率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拆借利率上揚,對中小銀行的資金成本十分不利,對理財產品的發行也有影響。更重要的是,整個銀行業的風險在上升,包括流動性風險、利潤風險和政策風險。
必須指出的是,SHIBOR上升的背後是流動性開始趨緊。流動性缺乏現象,有自實體經濟向金融經濟蔓延的跡象。這個邏輯不難理解。
一輪流動性擴張和增槓桿之後,由於投資效率低下,銀行放貸容易收貸難,影子銀行放貸容易收貸難。整個金融業都指望央行不斷放水,越放越多,來解決放貸與收貸之間的逆差。但是央行有自己的難言之苦。 1)風險控制已經到了必須正視的地步,2)打擊出口造假收緊的國內流動性,3)通貨膨脹也有回升的跡象。新一屆政府不再以保增長為首要目標,央行的流動性政策也開始變調。筆者認為,中國的流動性環境已經在緩慢收緊。
也許這次SHIBOR風雲可以壓下,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一葉知秋!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